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工作中的王文学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 , 铁匠将铁块放在炉火中 , 烧到通红 , 再用钳子将铁块夹出 , 放到砧子上 , 手持小锤进行锻打 , 徒弟则抡起大锤 , 跟随着师傅小锤打过的部位 , 交替着锻打 , 一重一轻的锤声 , 形成了“叮当叮当”的节奏 , 落锤之处火星四溅 。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王文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 , 工业化渐渐取代了手工艺 , 曾经熟悉的打铁匠 , 也随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 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 也许不久的将来 , 传统铁匠就只是人们记忆中的一个文化符号了 。 现在能掌握打铁技艺的手艺人也是越来越少 , 而王文学就是其中一个 。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把铁块焊接前 , 戴上“墨镜” , 增加了一丝酷酷的帅气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焊接铁块碰发出火花 , 犹如30年的打铁生涯 , 转瞬即逝
王文学打铁的手艺是家传的 。 出生于1970年的他是家里第三代铁匠 。 王文学的作坊不大 , 但收拾得井然有序 , 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清这个小作坊 , 炉壁因常年使用被熏得漆黑 , 每一块灰黑色的砖都是这个打铁铺成长的见证者 , 充满了故事感 。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王文学的打铁作坊
王文学从小就给父亲打下手 , 每天的言传身教 , 使得那些打铁技艺都铭记于心 。 22岁那年 , 王文学孤身一人来到贵阳市白云区曹关村开始了他的打铁生涯 。 纵然市面上机器加工的铁器好看、轻巧、美观 , 但他凭借自己多年来打铁的口碑 , 坚持为乡亲们服务 , 买他东西的不仅有老顾客 , 还有闻名而来的老带新顾客 , 大家都夸赞王文学家的铁具好用 , 性价比高 。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烧铁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为了更高效的打铁 , 也要借助现代化的机器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打铁定型
“要想做好铁具 , 一定要选好铁和好钢 , 钢与铁的配比很关键 , 火候也特别重要 , 十几道工序一样都不能少 , 每一步都要心中有数 , 胆大心细 。 ”说起打铁 , 王文学滔滔不绝得向我们说着他这么多年打铁的心得 。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烧铁用的火炉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打铁|聆听岁月的叮当声——逐渐消失的打铁技艺
本文图片

如今52岁的他每天都在打铁的叮当声中度过 。 基本一天能接到10多个定制铁具的订单 , 每天早上8点开始打铁到晚上7点 , 每个步骤都严格控制品质 , 优质的成品让他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粉丝” 。 “现在身体还算好 , 没有什么大病 , 我的父亲打铁到67岁 , 我要争取超过70岁 , 比我父亲再多几年 。 ”汪文学笑着说道 。 从22岁到现在 , 打铁已经走过30个年头 , 每天烧铁、打形、抛光 , 周而复始 。 任凭世间风云变幻 , 不变的是那颗守着传统打铁技艺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