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就你个人而言 , 你成长于1980—1990年代 , 经历了文学最热和文学开始落潮的年代 , 你认为文学在社会中理想的位置应该是怎样的?
石一枫:过去觉得当作家挺棒的 , 等你当了作家之后 , 发现作家啥也不是 。 但我觉得挺好 。 其实我们得相对冷静地看这个问题 , 因为如果作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 或者说是社会的明星 , 我倒很怀疑在那种状态下作家能不能写出比较好的东西 。
我们作家 , 尤其我这样的基本就是写普通人的写作 , 如果你迅速地成为不普通的人 , 那么这种写作真诚不真诚?有效不有效?还能不能完成?我都比较怀疑 。 所以我倒觉得现在挺好 , 而且说实话咱们国家对作家真是挺好的 , 虽说不会有那么多人看你 , 但是有相对的保证和辅助 , 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做得都好 , 有些地方还挺重视的 。
在我的理解中 , 作家就是诸多职业的一种 , 一个很普通的职业 , 没有超越其他职业的意义 , 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职业做好 。 同时这个职业也有一些高要求 , 说得泛泛一点 , 比如传承人文精神 , 或者为人民鼓与呼 , 这也是这个职业应尽的义务 。 作家也好 , 采访人员也好 , 其实可能本质上都属于这一类职业 。 所以我倒觉得不要希望自己像1980年代的作家一样是全国人民的老师 , 我觉得那个状态其实也不正常 , 当然可以说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 但我真是觉得当时未见得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 正常的状态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 你在其中尽好职业的义务 。
而且 , 如果一个职业变成了一个不普通的职业 , 这个职业很有可能会碰到危机 。 比如现在的网红 , 它不普通 , 它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 经常是这样 , 朝阳产业充斥着骗子 , 夕阳产业反而是稳稳当当 , 踏踏实实 。
澎湃新闻:你的作品在专业批评家和普通读者中都有很好的评价 , 在写作的时候 , 你更多地考虑哪一种读者的眼光?
石一枫:作家的愿望是大家都喜欢 , 但我甚至觉得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实现这个理想 。 可能批评家里是有一些专家比较喜欢我这样的写作路数 , 然后读者也是 , 但想做到和能做到的都是有落差的 , 我尽量弥补这个落差吧 。 我相信真是好的作品 , 应该是专家与普通读者都叫好 , 我们不要总是拿读者去反对专家 , 或者拿专家去反对读者 , 真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 。
澎湃新闻:你会有销量方面的焦虑吗?
石一枫:还行 , 焦虑可能也有 , 你看怎么比吧 。 比起真正的畅销书作家 , 或者说通过写作实现人生飞跃的作家 , 我肯定比不了 , 但是我还比较好的一点是基本靠写作能够正常地运转下去 , 靠写作支撑自己继续写作 , 这点就挺幸福了 。 而且咱们必须得承认 , 中国整个文学体制有一条比较好 , 虽然也有人说这不好那不好 , 但是它对于有写作能力的人总是能够给到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 从这点来说我倒没有那么偏激 。 当然焦虑肯定也有 , 具体到经济方面的焦虑 , 都是这山看着那山高 , 就是有了游艇我还会想想飞机呢 , 就让人没辙了 。
文章图片
《借命而生》
澎湃新闻:你曾说王安忆像19世纪巴黎的“书记官”巴尔扎克 , 你是否也想通过自己的写作 , 做21世纪北京的“书记官”?
石一枫:那不一定 , 因为“书记官”这个概念指的是写到更多的社会层面 , 写到更多的社会人群 。 但是还有一点 , 你能不能在一个时代里提出一个新的或者独树一帜的价值观 , 我觉得这一点也特别重要 , 应该说也是文学应尽的一个义务吧 。
- 胡同|专访|石一枫:我们这个时代的辩证法(上)
- 成长|独家专访 | 她拍了部献给时代的佳作!
- 蔡金花|艺术家蔡金花:海南卫视第1收藏专访
- 术语|全球连线|(独家专访)如何“翻译”中国?
- 邱雁芳|人间烟火丨“如意杯”金奖获得者邱雁芳专访
- 隶书|新时代文艺家专访——书法家黄日华先生作品欣赏
- 刘俊宇|签约作家专访‖刘俊宇:在艺术与文学的路上坚定前行
- 中国|专访《2022清明奇妙游》总导演:诗意满满还原宋风雅集
- |专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三星堆和皮洛遗址历史意义重大
- |专访|八旬奶奶回忆60年婚姻故事,《我本芬芳》新书线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