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兰|我为什么怀念香港电影?( 四 )


林青霞久未露面 , 周润发却仍频密演戏 , 散枪打鸟 , 总算打到了《无双》这只大鸟 。 唯一要抱怨的是戏里的“画家”应该少讲一点所谓的人生哲理 , 型男不废话 , 否则 , 浅了俗了 , 失分了 。
刘天兰|我为什么怀念香港电影?
文章图片

《梦中人》(1986)
周润发的平常
第一次现场见到周润发 , 是十六岁那年 , 我的十六岁 , 周润发的二十四岁 , 他已经演过电视剧《狂潮》《家变》《奋斗》《大亨》《网中人》 , 已经是第一线小生了 , 《上海滩》犹未诞生 , 更美好的黄金岁月犹在前头 , 他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坐在铜锣湾一间餐厅的椅子上 , 跟两三位朋友喝下午茶 , 仿佛预知未来将有更大的挑战、更强的考验 , 忙里偷闲 , 总要学会轻松 。
那天下午的周润发穿的是白色长袖运动衣和白色长运动裤 , 戴着Ray - Ban墨镜 , 极高挑的身形 , 抱胸而坐 , 下颏微扬 , 向世界爆发年轻人都有的青春自傲 , 更何况是明星 , 任何人看见他 , 即使不知道他确切是谁 , 亦可猜到他不可能不是明星 。 This guy was born to be a star(这家伙天生就是明星) , 这是我当时的妒忌感受 。 那天下午我和家人也去那间餐厅吃饭 , 推门进店即见他 , 遂被眼前的堂皇影像震慑住了 , 一慑二十一年 。
三十七岁那年再次见到周润发 , 他四十五岁 , 正是男人的成熟高峰期 , 获香港城市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 , 出席典礼 , 因我在该校教学 , 也获校方邀请观礼 , 算是权利也是义务 。 典礼其实亦是大学生的毕业礼 , 耗时长达三个钟头 , 每年举行一次 , 但每年我都回避不去 , 这回参与 , 竟然不是为了自己的学生而是为了自己的偶像 , 说来不无惭愧 。
毕业礼在大学礼堂举行 , 台下满满地坐着贵宾和学生 , 台上则是大学的管理层和包括我在内的二三十位老师 。 我们都穿上优雅古典的博士长袍 , 头戴宽帽 , 正襟危坐 。 必须承认过程是沉闷的 。 校监逐一唤名 , 学生轮流逐一登台 , 鞠躬 , 领证 , 左上右下 , 重复再重复 , 缓慢的节奏像催眠的音乐 , 我偷瞄了其他前辈教授 , 许多都闭目养神 , 或低头睡去 , 有点失礼 。 但没法子 , 教授也是人 , 而且是已经有了一些年纪的人 , 难敌睡魔 。
当然熬到了最后阶段 , 轮到颁发荣誉博士了 , 当校监喊出周润发的名字时 , 全场爆出响亮掌声 , 教授们亦立即把头抬起来 , 醒过来了 , 睁开眼睛看着周先生一步步从台下走到台上 , 脸带微笑 , 谦卑地、温和地、慈眉善目地上台领取他应该得到的那份光荣与肯定 。
刘天兰|我为什么怀念香港电影?
文章图片

在周润发上台前 , 我有没有睡觉?不告诉你 。 我只想告诉你 , 在看着周先生缓步前进之际 , 我在脑海里玩着高速回转的影像游戏 , 暗暗思忆周润发在大银幕和小屏幕上曾经出现的经典造型 , 或江湖英雄 , 或街角流氓 , 或富商巨贾 , 或白衣侠士 , 一幅幅虚幻影像在我眼前重叠着周先生的当下实在身影 , 他的历史 , 我这年代的观众的历史 ,
从七十年代到今天的香港变迁历史 , 都被浓缩在眼前这短短几十秒 , 我的周润发 , 我们的周润发 , 香港的周润发

如果要在演艺界找寻一位“香港之子” , 首选想必是周润发 。 乡村、城市 , 贵气、市井 , 辉煌、朴实 , 种种矛盾的气质情怀和生活方式在他身上瓜葛纠缠 , mix and match(混合和匹配) , cross - over(交叉) , 正如香港 。 微博上前些时候热传一张周润发搭巴士的偷拍照 , 坐在车尾座位 , 戴着鸭舌帽 , 灰白的胡须包围着嘴唇 , 眼睛望向前方而非窗外 , 默然 , 沉静 , 脸部肌肉没有显露半丝悲喜表情 , 双手垂下 , 犹如老僧入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