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兰|我为什么怀念香港电影?

曾有人说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港片”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 数百部港片成为了一代人成长的坐标与参照——“吴宇森的热血枪战兄弟情、王家卫的爱恋纠缠男女怨、周星驰的诙谐恶搞无厘头、徐老怪的是非恩仇江湖叹”……当我们一提起港片 , 这些经典的镜头与片段裹挟着青春的回忆涌现 。 而那些随着时光老去或已不在的香港电影人 , 仿佛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代 。
“时代越是仓皇 , 难免越想在已被定义的昔日时光里找寻慰藉 。 ”
香港作家马家辉在下文纪念张国荣时如此写道 。 在他看来 , “在焦躁的时候 , 只好想象昔日曾有的点点星光 , 否则 , 日子怎么熬得下去?”于是 , 马家辉带我们穿梭于香港电影的现在与当年 , 重看张国荣的风华绝代、审视周润发沉静的衰老 , 纪念早逝的“武侠文人”导演胡金铨……
下文摘选自《大叔》 , 经出品方授权推送 。
01
张国荣
刘天兰|我为什么怀念香港电影?
文章图片

怀念
诸照片里 , 有一种是三十年前的《号外》封面 , 刘天兰负责的造型设计 , 张国荣侧坐眺望远方 , 纯白的背景 , 似无翼的天使 。 该期专辑里有许多照片 , 主打怀旧风 , 不少是黑白和泛黄的 , 其中一张是他的半身近照 , 回眸望向镜头 , 看起来非常眼熟 。 前两天 , 在香港 , “愚人节”几乎变成“哥哥节” , 排山倒海的张国荣 , 照片、视频、文字 , 十几年前的心碎和噩梦 , 今天仍然刺痛和惊吓着许许多多人 。 什么是经典?
经典就是脱离时间而存在的一种真空状态
, 仿佛飘浮在月球表面 , 瞻之在前 , 忽焉在后 , 随时随地都在 。 张国荣当年的纵身一跳 , 不是坠楼 , 只是跃进了经典银河 , 定格在里面 , 供我们无限仰望 。
刘天兰抓住了他的英俊长相 , 透过造型 , 透过照片 , 让两人穿越时空而诡异相遇 , 既跟他开了玩笑 , 也戏弄了一去便决绝地不回头的时间 。
刘天兰|我为什么怀念香港电影?
文章图片

《号外》1990年9、10月刊
是的 , 时间 。 今年悼念张国荣的气氛似乎特别浓烈 , 当然是对他致敬 , 却亦可能跟大家急欲回头缅怀那些美好岁月隐隐有关 。
时代越是仓皇 , 难免越想在已被定义的昔日时光里找寻慰藉
。 那些年 , 仿佛所有理想即使尚未达成但亦必在前头等待 , 等我们去追 , 等我们去盼 , 等我们朝着目标或快或慢地前行摸索 。 我们的风继续吹 , 我们的不羁的风 , 俊男美女和金玉满堂 , 像闪闪发光的珠宝在香港的夜空上搁着、晃着 , 伸手碰不到 , 但至少能够看见 , 看见已是满足 。
悼念张国荣以至所有人或事物 , 越来越有疗愈效果 。 在焦躁的时候 , 只好想象昔日曾有的点点星光 , 否则 , 日子怎么熬得下去?
同代人
怀念张国荣 , 对于不同的年龄层 , 想必有很不一样的意义 。 六十五岁以上的人看张先生 , 隔了一代 , 对于张国荣离世的记忆与感受 , 与其说是哀恸 , 不如说是深深的惋惜和感慨:“眼看他起高楼 , 眼看他楼塌了” 。 一位明星的起落明喻着生命无常 , 没有永恒的璀璨 , 没有永远的不朽 , 生命如是 , 不管是否自断自绝 , 死亡就在前头 , 谁都一样 。 张国荣的荣耀与努力跟他们隔了一层 , 不在他们的偶像名单里面 , 故充其量只有悲 , 没有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