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安家瑶:丝绸之路与玻璃器( 九 )


春秋末中国就出现了玻璃 , 但玻璃的名称并不固定 , 推测叫过繆琳、陆离、流离、阳遂、隋珠、铸玉、五色之玉……各种名字 。 明代时叫罐子玉、硝子 , 用硝做助熔剂 , 日本现在还把玻璃叫硝子 。 清代叫料器 , 在山东博山、荣成用石头做玻璃料 , 做成料块或者料棍运到北京 , 再进一步加工成各种东西 , 北京就有料器厂 。
总结一下中国国产玻璃的特征:以铅玻璃为主;以仿玉制品为多;没有发展玻璃实用品 , 以观赏品、宗教用品为主 , 颜色鲜艳、壁薄易碎 。
中国的古代玻璃在世界玻璃史上是风格独特的一支 , 它与其他世界性的玻璃生产中心的产品既有某种联系 , 又相对独立 。 尽管玻璃制造业没有发展成中国古代的主要手工业之一 , 但自战国初年以来 , 中国玻璃业始终持续、缓慢发展 , 并与世界玻璃业保持交流 。 最后引用法国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的一句话:“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存留下来 , 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丰富 。 ”
作者安家瑶 , 系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湘 宇
校审:水 寿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方订阅号
【玻璃|安家瑶:丝绸之路与玻璃器】历史中国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