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天佑以来,中国多故 , 不遑立储贰,斯礼之废 , 将及百年 。唐末以后,国家太乱了,“城头变换大王旗”,皇帝都不立储君,将近一百年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五代十国的这个游戏规则:
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前封晋王、任开封府尹 。这和赵光义完全一样 。赵光义继位前也被封晋王,任开封府尹,加同平章事、兼中书令 。宋军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被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位列宰相之上 。由于宋取之于后周,所以赵光义的这个身份,几乎等同于周世宗柴荣继位之前,其寓意再也明白不过 。
后梁太祖朱温曾经想把皇位传给其养子朱友文,遂封其为博王、任开封府尹 。
后唐李嗣源封其继承人李从荣为秦王、任河南尹 , 兼中书令。
后晋高祖石敬瑭因子幼,遂传位给年长的侄子石重贵,石重贵继位前,被封郑王、任开封府尹 。而石重贵登基后,又封石敬瑭的儿子石重睿为开封府尹,完成了一个轮回,这很像是另一个版本的金匮之盟。
五代十国传弟不传子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如:吴越国主钱佐因儿子年幼,“以其弟倧袭位” 。由他的弟弟钱弘倧继位 。
又如:建隆元年,南平国主高保融去世,因其子高继冲年幼,其弟高保勖继位 。高保勖去世后,复传位于高保融之子高继冲 。这是金匮之盟的另一个翻版。其做法与“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如出一辙 。
再看赵德昭 , 赵匡胤对他这个儿子是怎么培养的呢?赵匡胤生前一直没有给他封王,授其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尚处于培养锻炼的阶段,完全看不到有立他为接班人的意志表示 。而赵德芳更加年轻,赵匡胤授其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属于刚踏入政坛,与皇位继承更沾不到边 。
如果把以上这些事实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宋太祖传位给他的弟弟,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一点也不奇怪,恰恰是其深谋远虑的体现 。赵光义作为合法的接班人,并非不明确 , 而是早已明确 。
根据《宋史》记载,赵匡胤多次在人前表示将来他的弟弟会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帝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 。福德吾所不及 。“谋害论”者认为,这句话是后人加的,为了美化赵光义 。而《宋史》是元朝丞相脱脱等人编撰,根本没有必要去美化赵光义 。“谋害论”者对凡与赵光义有利的记载 , 一律斥之为美化或是赵光义篡改史书 。偏偏对野史笔记的内容加以采信,真令人无语 。
三、赵光义其实并不在现场 。1.靠谱的记载 。
上文谈到,“烛影斧声”的原始记载并不靠谱 。那么,我们来看看,作为官修正史,《宋史·太祖本纪》又是如何记载的: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客观表述了赵匡胤50岁驾崩,没有写赵光义在场 。在古代,一个封建帝王50岁去世 , 活得也不算短 , 再也正常不过 。赵光义自己也就活了58岁 。由于宋史是元朝人编撰,估计不应故意隐瞒什么东西 。由此可见,元朝史官并未认为赵匡胤是非正常死亡 。不过,由于宋史是后人编撰,在此不将之作为第一手资料 。
司马光作为官方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 。其内容只记录到后周,没有涉及到宋朝的历史 。但他在《涑水纪闻》中对宋太祖之事有详细的描述:
太祖初晏驾 , 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ㄓξ跫潭鳎┱偾赝醯路?。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 , 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又遇医官贾德玄(应为程德玄),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 。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 。入久不出 。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 。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 。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 , 继隆当先入言之 。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 。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 。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王泣曰:共保富贵 , 无忧也 。
- 赵匡胤猝死成千古未解之谜
- 宋太祖赵匡胤几个老婆 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是谁
- 古代皇帝赵匡胤 宋太祖的后代有当什么皇帝吗
- 赵光义是烛光斧影 斧声烛影是真的吗
- 宋太祖赵匡胤烛光斧影 赵匡胤怎么死的
- 烛光晚餐怎么布置 烛光晚餐吃什么
- 赵匡胤与李后主 赵匡胤与李后主最后的对白
- 烛组词 烛光中你的笑容暖暖的让我感动
- 烛光晚餐菜谱 烛光晚餐布置
- 胤怎么读音 赵匡胤怎么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