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烛光斧影典故 宋朝斧声烛影的真相

导语:“烛影斧声”之说并非正史记载 。因后人无法理解宋太祖为何传弟不传子,从而对古人的一份笔记断章取义,并选取其中一段加以发挥、想象、推测,从而以讹传讹 。在此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件事其实根本不存在,有关这件事的原始记载甚至连野史都算不上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个详细的解答 。
一、“烛影斧声”之说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1.最早的记载 。
“烛影斧声”之说最早从何而来呢?这个说法出自北宋和尚文莹的《续湘山野录》 。没错,就是一个和尚写的笔记而已 。这个和尚根本不了解皇宫内幕,他的这个笔记既不是他亲身经历,也没有证据表明有人告诉过他 , 因此连传来证据都算不上 。这个和尚和司马光是同时期的人 。他虽然出家了 , 但并不十分安分,喜欢走上层路线,常跟一些官员打交道 。
那么,这个和尚又是怎么描述这件事情的呢?他先讲了一段非常魔幻的神话故事:后周时期,有一个神仙一般的无定道士,其人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曾遇到赵匡胤,并准确预测到将来他会黄袍加身当皇帝 。这个预言之后,此人消失了很长时间 。直到赵匡胤临死的那一年,无定道士又再次出现在赵匡胤面前 。赵匡胤问他:自己还能活多久?他说:今年的10月20日夜 , 如果是晴天,你就还能活12年 。如果是阴天,那就要准备后事了 。这话说完,他便又消失不见 。

赵匡胤烛光斧影典故 宋朝斧声烛影的真相

文章插图
等到10月20日这天,天气晴好 。赵匡胤非常高兴,想不到到了晚上,天气陡变,雪雹骤降 。赵匡胤想起道士说的话,知道自己命不久也,于是赶紧宣接班人,也就是晋王赵光义进宫,交代后事 。一边交代后事 , 两人一边饮酒 。
这就是 “烛影斧声”故事发生之前的一段描述 。这段描述非常重要 。它说明了:赵匡胤已经知道自己要死,并且这是天意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之后他的死亡与赵光义有关 。
根据文莹和尚的描述:
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 。饮讫 , 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拄斧截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是夕,太宗留宿禁内 , 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逮晓登明堂,宣遗诏罢,声恸,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
看到没有?一个北宋的和尚,为了神话皇室 , 将赵匡胤之死,赵光义继位,说成了是天意,神仙道士早就预见到了 。并且他强调:赵匡胤在明知自己将死的情况下,宣继承人进宫,当面托付 。目的是以此证明赵光义得位之正 。
文莹和尚出于这么一个政治目的,编了上述神话故事 。所谓太祖“引拄斧截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是为了说明赵匡胤交代他弟弟继承皇位后要好好干 。而“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无非是为了表现太宗谦让,对承继大统表示“不可胜” 。想不到和尚弄巧成拙,由于他虚构了赵光义在场的情节(赵光义是否在场,下文将进行分析) , 导致后人断章取义加以发挥,说成赵匡胤死时 , 赵光义是唯一的在场人,嫌疑最大 。
后人甚至抓住“玉色温莹如出汤沐”这句话做文章,说赵匡胤死了以后皮肤晶莹,就像洗了澡一样 , 符合中毒的症状 。其实这个描述也是为了神话皇帝,根本当不了真 。史书中讲赵匡胤出生时,红光满屋 , 体有异香,人称“香孩儿” 。而他死了后浑身发出玉石一样的光芒,都是史书中常见的美化描述,不能成为谋杀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