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潘向黎:苏东坡是尘世间最接近神仙的人( 六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以“莫听”“何妨”解起 , 解在结先 , 随结随解 , 一路解来 , 最后已经不需解了 , 因为已经无结 , 到达超然物外之境 。 有人觉得这是通达 , 其实不是 , 通达是包容是气度 , 仍有是非 , 东坡已经放下是非;通达是不论境遇好坏均努力想开 , 而东坡完全超越了境遇 。 没有风雨和晴天之分 , 境遇也无所谓荣辱穷通 , 一切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 无所谓风雨 , 无所谓晴 , 人便在境遇之上了 。 这样“解” , 真透彻 。
此外 ,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 , 也皆是这一路 。
文章|潘向黎:苏东坡是尘世间最接近神仙的人
文章图片

电视剧《苏东坡》(1994)剧照 。
东坡当然有深情 , 但他不沉湎 , 沉湎就容易钻牛角尖 , 东坡一生样样都会 , 唯独不会钻牛角尖 , 他有雅量有逸气 , 故不论是分别还是相逢 , 即事抒情 , 总归于圆融朗润的高致 。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 无情送潮归 。
问钱塘江上 , 西兴浦口 , 几度斜晖 。
不用思量今古 , 俯仰昔人非 。 谁似东坡老 , 白首忘机 。
记取西湖西畔 , 正暮山好处 , 空翠烟霏 。
算诗人相得 , 如我与君稀 。
约他年、东还海道 , 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
西州路 , 不应回首 , 为我沾衣 。
清郑文焯在《手批东坡乐府》赞叹:“突兀雪山 , 卷地而来 , 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 , 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 , 是何等气象雄且杰!妙在无一字豪宕 , 无一语险怪 , 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 , 所谓骨重神寒 , 不食人间烟火气者 。 词境至此 , 观止矣!”
以下两阕也是风格清雄、意境阔大 , 兼豪放飞扬和浑融蕴藉——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 , 亭下水连空 。
知君为我新作 , 窗户湿青红 。
长记平山堂上 , 欹枕江南烟雨 , 杳杳没孤鸿 。
认得醉翁语 , 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 , 都镜净 , 倒碧峰 。
忽然浪起 , 掀舞一叶白头翁 。
堪笑兰台公子 , 未解庄生天籁 , 刚道有雌雄 。
一点浩然气 , 千里快哉风 。
沁园春
孤馆灯青 , 野店鸡号 , 旅枕梦残 。
渐月华收练 , 晨霜耿耿 , 云山摛锦 , 朝露漙漙 。
世路无穷 , 劳生有限 , 似此区区长鲜欢 。
微吟罢 , 凭征鞍无语 , 往事千端 。
当时共客长安 。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
有笔头千字 , 胸中万卷 , 致君尧舜 , 此事何难 。
用舍由时 , 行藏在我 , 袖手何妨闲处看 。
身长健 , 但优游卒岁 , 且斗尊前 。
人总以苏辛并论 , 归之于豪放一路 , 又多以东坡“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为证据 , 其实不然 。 就连顾随 , 虽指出苏辛“不得看作一路” , 但也是拿“大江东去”来对照 , 说其中的“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三句 , “其健 , 其实 , 可齐稼轩”;其实以上三阕 , 其纵横之气 , 顿挫兼飞扬 , 刚健复柔婉 , 神完气足而自有远韵 , 苏轼都是辛弃疾的老师 。 当然 , 弟子未必不如师 , 大可并驾 , 甚至后来居上 , 但总要认他是老师 , 不可弄颠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