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窑洞建筑特点,厢房式窑洞和厢窑式窑洞

题记: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带,尤其是山西省、河南省以及陕西省地带,在这些地方 , 有大概4千万当地人仍然选择使用建造古老的窑洞,来当做他们居住的房屋 。窑洞大体分为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和独立式窑洞(锢窑),今天 , 我们就以山西境内的窑洞为例,浅析下沉式窑洞和锢窑的建造特点和缺陷 。
一、山西地带的下沉式窑洞建造特点下沉式窑洞又称凹庭窑洞或地下天井院窑洞,在沟壑纵横的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和附近的陕西省局部地区最为常见 。这些地区的农民长期以来在地面以下挖掘深达6米的大坑 。从空中俯瞰这些尺寸各异的深坑,特别是当冬季阳光低斜时,阴影中的一座座大坑仿佛苍凉大地上的干疮百孔 。其中正方形大坑的数量最多,其边长最大可达 81米,长方形和曲尺形的深坑也不在少数 。

山西窑洞建筑特点,厢房式窑洞和厢窑式窑洞

文章插图
山西陕西地带的下沉式窑洞
如果进一步在剖面和透视上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每座深坑的四面侧墙上均凿有1-3孔窑洞,由此形成一座座地下庭院 。庭院南侧或西南侧的土壤中切割出坡道和台阶,供人们从地面进入地下庭院 。为了运输农具、役畜、农作物,这些倾斜的通道通常采用平缓的直线形或拉长成曲尺形,以尽可能减小坡度 。
地下庭院的东南西北四面侧墙上均凿有窑室,其室内墙面或保持原状 , 或粉刷一层石灰涂料 。位于南墙上的窑室由于面朝北方,仅用作储藏间或者兽棚附近的旱厕 。
山西窑洞建筑特点,厢房式窑洞和厢窑式窑洞

文章插图
下沉式窑洞结构剖面图
下沉式窑洞的建造缺陷因为一座地下庭院仅拥有一面南向侧墙 , 这面墙往往成为最重要的窑室的所在,即父母和祖父母使用的客厅兼卧室 。即便如此,也只有夏季阳光高度角最高时才能直射这里 。在夜长昼短的冬季,低沉的太阳和过深的挖掘深度,使得地下庭院除了小部分南墙外彻底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无疑是一个严重缺陷 。而其他家庭成员的窑室更不得不开凿在东西侧墙上 。
如此一来 , 大型炕床就成为中国北方窑洞中用于日常坐卧的必备元素 。与炉灶连通的炕床通常紧贴外墙,这样就能加热包括外立面在内的至少两面墙体 。此外,窑洞内往往还在侧墙上挖出储物的浅龛和侧室 , 墙面上粘贴着防止墙皮剥落的报纸和画报 。
山西窑洞建筑特点,厢房式窑洞和厢窑式窑洞

文章插图
下沉式窑洞,地面上都砌了矮墙防止沙粒灰尘
以上所有元素使得下沉式窑洞成为一座由"墙体"围合而成的院落式建筑,这种以室外庭院为核心的建筑布局几乎与其他北方院落式传统民居无异 。在半干旱地区,虽然有限的雨雪不会对地下庭院的排水造成负担,但飞扬的沙尘却是个棘手问题 。为了防止泥土掉落或吹拂至地下庭院 , 比较高级的民居会沿着庭院的边缘用砖石或瓦片砌筑一圈女儿墙(屋顶四周的矮墙) 。
山西窑洞建筑特点,厢房式窑洞和厢窑式窑洞

文章插图
下沉式窑洞庭院内种的树
下沉式窑洞的庭院布局和作用地下庭院通常布置有一两棵大树、一个植物爬架、一口水井、一口渗井以及一只用于储水的带盖大水缸 。当夏季无须在炕中生火取暖时 , 居民还可以将独立式陶炉搬到庭院中生火做饭 。一旦冬季来临,就必须在室内的炉灶中燃烧柴火秸秆 , 借助与炉灶相连的炕床保持温暖 。
拥有成片下沉式窑洞民居的村落通常在地面上呈现出一系列排列规则的大坑,用于耕作的农田环绕在大坑区外侧 。播种时必须注意让植物远离下沉式庭院的边缘,因为植物根茎一旦刺穿土壤,随之侵入的潮气很容易导致庭院侧墙失去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