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停止内耗,做有用的事( 四 )


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技巧 , 希望能帮到你 。
1. 觉察自己的状态
要想做出改变 , 最首要的一步 , 就是了解自己的现状 , 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状态 。
我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第三者视角」 。 简单来说 , 当自己陷入情绪之中 , 比如焦虑 , 恐惧 , 愤怒 , 犹豫……这时 , 我就会让自己跳出来 , 想象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待自己 , 反思:

  • 「我」正在遭遇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 这个情绪是由什么问题所引起的?它合理吗?
  • 这种状态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当「我」这样的时候 , 问题的事态有变得更好吗?
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 需要慢慢练习 。 不妨把它写到便利贴上 , 贴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 , 提醒自己:
不要被情绪控制 , 先停下来 , 想一想 , 我在做什么 。
慢慢来 , 锻炼它 , 内化它 , 最好是把它变成一种本能 。
当你能够从这个视角去审视自己时 , 你就已经实现了「不被情绪所控制」 , 而掌握住了大脑的主导权 。
2. 扩充思维的「工具箱」
大多数情况下 , 一个问题怎么样才会使你产生恐惧呢?是因为你对它的陌生感 。 你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解决它 , 从而会衍生出恐惧、焦虑、犹豫……
那么反过来 , 如何才能减少这种陌生感?最有效的方式 , 就是去积累一些能让自己使用的思维工具 , 扩充自己的「工具箱」 。
什么工具呢?大体上分为两类:
1)对待同一类型问题的经验;
2)理解、切入问题的思维模型 。
前者很好理解 , 同类型问题你处理得多了 , 就会积累下很多相关的经验 , 从而更容易调动「内隐自我」 , 来抵抗负面情绪 。
但当你面对一些从未解决过的问题 , 需要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积累一些能够上手使用的思维模型 。
它们未必能立竿见影帮你解决问题 , 但一定能让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 , 多一分直面恐惧的勇气 。
所以 , 在平时生活中 , 一定要多注意复盘、积累和学习 。 一方面 , 把自己成功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 , 总结归纳成方法论;另一方面 , 把学到、积累到的思维模型拿到现实中去检验 , 记录下过程中的想法、反馈和效果 , 慢慢微调 , 直到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 。
赫伯特·西蒙有句话说得很好:
「经验丰富的决策者和新手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东西 , 比如「推断」或「直觉」 。 如果有人打开经验丰富决策者的头盖骨 , 查看他的大脑内部 , 就会发现他有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供他使用;还有核查清单可以让他三思而后行;还会发现他有自己的思维机制 , 一旦出现需要做出决策的情况 , 他就会唤醒并有意识地关注到这些机制 。 」
3. 构建理性视角
前面讲过 , 内耗来源于什么?源于对问题的恐惧 。 而绝大多数的恐惧 , 都来源于我们的想象 。
但这些想象是真的吗?绝大多数情况下 , 都不是 。 因此 , 这是一种极其非理性的事情:
你并不知道问题有多困难 , 你只是在想象它有多困难 , 于是停下了你的脚步 。
这太遗憾了 , 太可惜了 , 太没有必要了 。
所以 , 一个行而有效的做法就是:当你产生恐惧的时候 , 提醒自己去思考:
  • 我所产生的恐惧 , 有多少是真实的 , 有多少是我想象的?
  • 这些恐惧的由来和依据是什么?我能够说出理由吗?
大多数情况下 , 你会发现 , 你对问题所具备的信息 , 其实相当有限 。 大多数你的感受 , 其实都是大脑「脑补」给你的 。 你压根说不出理由 , 你只是单纯觉得「它可能会变得很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