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唐)禹受洛书传说图 甘肃敦煌藏经洞出土〔英〕大英博物馆藏
除唐代书法外 , 唐人画迹亦见有文房用具 。 敦煌藏经洞中曾出土《禹受洛书传说图》 , 相传文字尚未发明前 , 伏羲氏因治天下有道 , 目睹“龙马”背负河图并从中得到阴阳、四象、八卦的启示 。 此画为残本 , 另有禹受洛书段残 , 画中伏羲身着冠服 , 手持笔、卷 , 面对高大的龙形马蹄异兽 , 奋笔疾书 , 火光熊熊 , 可见早期执笔手写之姿 。
除站立书写外 , 唐代亦出现伏于低矮几案书写的形象 。
文章图片
(传)唐 王维 伏生授经图(局部)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唐王维《伏生授经图》是现存争议最小的王维画迹 。 图中描绘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博士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 , 至汉初年伏生已年过九十 , 文帝派晁错求学《尚书》二十八篇的故事 。 画中伏生虽年迈体弱 , 仍伏案不倦 , 双手展卷指证 , 似在向画外之人讲授《尚书》 。 面前八曲足几上可见用完搁置的随行砚与毛笔 , 座下蒲团前方另有手卷与小罐状砚滴 , 另一侧则放置已经用经帙打包好的手卷 。 画中随形砚状如天成 , 只中心砚池微凹 , 墨色黝黑 , 下侧辅以木架承托 , 足见此砚并未过多雕琢 , 全取自然之美 。 本卷曾藏于北宋宣和内府 , 足见画中所见应为宋前之物 。
晚唐时期 , 随着坐具与几案的逐渐增高 , 书写的习惯与形态也愈发趋于现代 。 大英博物馆藏《地藏十王图》是根据唐《地藏十王经》所描绘 。 画中地藏菩萨头戴僧帽 , 双手执禅杖与宝珠 , 半跏坐于石台之上 。 左右随侍专司善恶记录的善恶童子与十殿阎王 , 前景画崔判官、僧道明、狮子、持笔吏 , 牛首狱卒正押解戴枷魂魄在镜前观看生前杀牲之罪 。 画中十殿阎王侧身相对 , 桌案已改为高足方桌 , 并装饰帷幔案裙 , 桌上除判生死罪福的书卷外 , 另可见置于案侧的箕形砚 。 箕形砚又称“箕斗砚” , 形如畚箕 , 又因砚尾外撇似“风”字形而名“风字砚” 。 最早可见于南北朝时期 , 盛行于唐代 。
文章图片
五代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五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 政权分裂 , 百家争鸣 , 孕育出了丰富的艺术流派 , 这其中对北宋艺术的影响尤为深刻 。 南唐最为风雅 , 皇帝不仅是艺术的赞助人 , 更是艺术的追求者 。 周文矩是南唐时期较负盛名的人物画家之一 , 后主李煜在位时(公元961—975年) , 任翰林待诏 。 笔下人物、佛道绘画皆精 。 《文苑图卷》是传世周文矩绘画中极为精到的一件 , 此卷原为《琉璃堂人物图》内容后半 , 全卷应绘唐代诗人王昌龄诗友琉璃堂厅前诗会场景 。 画中文房概览 , 松下一人卧于石台之上 , 执笔托颌若有所思;面前童仆正手执墨锭 , 在砚堂中悉心磨墨 。 卷尾二人捧卷品读 , 身后都篮似为文具盒 , 颇为引人注目 。
纸墨之于书法 , 以南唐李廷墨、澄心堂纸最为著名 。 南唐李超、李廷父子所制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 多制于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 。 北宋灭南唐后 , 廷墨便输入内库 , 成为宫廷珍藏 , 至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更是“千金易得 , 李氏之墨不可得” 。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存世唯一李廷制“翰林风月墨” , 长方略薄 , 满布断纹 , 墨面黝黑如漆 , 正面有泥金草书“翰林风月”四字 , 背面朱书三字已不可辨 , 可谓稀世之珍 。
- 桃子|用笔在心——说周西省的桃〖文/ 徐岳〗
- 三峡博物馆|(新华全媒+)三峡博物馆举办“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
- |古丽“漫”游记——和田博物馆
- 诗歌|公子道存知不弃——当我们遇到读不懂的诗,该如何赏析(示例)?
- |“溪山翰迹·时间的笔触”——廖国松油画展开展
- 三峡博物馆|新华全媒+丨三峡博物馆举办“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
- 外表|“佛系”水果——释迦果
- 拉美国家|乘“文学之舟”跨海相聚——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在京举行
-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 |【初中部】又是一年春好处——兵团二中初中部“语文节”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