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称书房为“文房” , 其中陈设清雅 。 文房清供本是文人书写工具 , 在千年的流传中逐渐形成代表文人审美意趣的书房陈设 。 这些“尚意”的形象与表达在历史的洪流中记载甚少 , 但绘画的“记录”功能使得今天的我们可以一窥古代文房的清雅样式 。
早期华夏文明中 , 文房用具多是记录生活 。 当图绘记事应运而生 , 画与书也就成为文明的载体与标志 。 早期文字除书与布帛外亦多契刻 , 而刀与笔的出现 , 则推动了图画向文字的发展 。 传说毛笔由蒙恬发明于战国 , 但从书写痕迹看 , 殷商时期已经可熟练运用毛笔在甲骨上书写文字 。 墨与朱砂作为早期颜料的代表 , 皆取自天然 , 甲骨文中就有墨书一类 , 虽出土较少 , 但也证明当时墨的应用 。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曾伴出毛笔与墨丸 , 墨丸墨色乌黑透亮 , 墨性浓黑光洁 , 是现存最早的块状合成墨 。 从“刻于骨甲”到“书于竹帛” , 笔墨的应用与文字的发展皆在商周时期发生了质的飞跃 。
纸张的出现早于传说中的东汉蔡伦造纸 , 1957年西安出土的灞桥纸是西汉武帝时期纸张遗物 , 是我国最早的植物纤维原料纸 。 纸质粗糙 , 表面也不够平滑 , 虽不易书写文字 , 却将“蔡侯纸”向前推进了一个世纪 。
文章图片
【文苑|文苑翰墨——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汉) 墨丸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砚是基于墨的发展而生的 , 将合成的墨精细研磨、去除杂质 , 才能将书写文字的墨色与墨性表达出来 。 据《西京杂记》考 , 时至汉代砚即已出现 , 隋唐以后随着制砚技术的改进与文人需求的增强 , 砚已不单单是研磨墨丸的工具 , 更多成为文人雅士玩赏、收藏之物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受西来风格影响的转变期 。 南朝文人的清谈不羁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边地风情相互碰撞 , 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类型多样而繁荣 。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3号墓的墓主人生活图纸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十六国时期纸画 , 由六块大小相近的纸拼接而成 , 纸质厚实 , 呈土黄色 。 画面横向展开 , 依次绘出行图、墓主休憩图、庖厨图 。 画中颜色鲜艳浓丽 , 笔触已出现中锋、侧锋之分 , 可见此时的毛笔笔头应有较长的笔锋 。
文章图片
(东晋) 陆机 平复帖 (局部) 纸本墨笔 纵23.7厘米 横20.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相较于纸本绘画资料的稀缺 , 晋唐时期的书法名作与名家则是中国书法史中最灿烂的篇章 。 纸张代替绢帛用于书写 , 大体源于魏晋时期 , 晋陆机《平复帖》是我国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 , 世称“墨皇” 。 《平复帖》凡九行 , 为陆机问候友人手札 。 全幅以麻纸为地 , 虽因纸面损伤而散失部分字迹 , 却可见晋唐纸本艰涩的本质 。 其中墨书介于章草、今草之间 , 字体犹存隶意 , 却不似隶书波磔分明 , 左右翻飞间可见全以硬芯笔写成 , 虽秃笔枯锋却尽显贼毫 , 是隶草演变过程中的代表书作 。
文章图片
(晋)王珣 伯远帖(局部) 纸本墨笔 纵25.1厘米 横17.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 桃子|用笔在心——说周西省的桃〖文/ 徐岳〗
- 三峡博物馆|(新华全媒+)三峡博物馆举办“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
- |古丽“漫”游记——和田博物馆
- 诗歌|公子道存知不弃——当我们遇到读不懂的诗,该如何赏析(示例)?
- |“溪山翰迹·时间的笔触”——廖国松油画展开展
- 三峡博物馆|新华全媒+丨三峡博物馆举办“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
- 外表|“佛系”水果——释迦果
- 拉美国家|乘“文学之舟”跨海相聚——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在京举行
-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 |【初中部】又是一年春好处——兵团二中初中部“语文节”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