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文苑翰墨——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五 )


北宋砚有陶、瓷、石、木等多种材质 , 体积精巧者仅数寸 , 大者盈尺 。 蔡襄《致彦猷尺牍》中曾讲: “大研盈尺 , 风韵异常 , 斋中之华 , 繇是而至 。 ”足见北宋巨砚之冠 。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轴》描绘唐太宗时期十八学士 , 意在称颂当朝人鼎之盛 , 文治胜唐 。 娑罗树后石台之上 , 可见笔墨砚台 , 旁有古鼎相佐 , 正是宋代文人崇古的表现 。
文苑|文苑翰墨——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文章图片

宋 薛绍彭 草书大年帖页 故宫博物院藏
南唐时已颇为珍贵的李廷墨至宋时已近失传 , 此时佼佼者为张遇墨 。 蔡襄曾记: “世以歙州李廷为第一 , 易水张遇为第二 。 ”张遇、孙处厚皆为制墨名家 , 并以煤代松烟 , 将制墨技术变革 。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 魏公苏颂同修国史 , 御赐即为 “承晏笏挺双脊龙墨、张遇丸墨、澄心堂纸” , 神宗曰: “禁中自此少矣 , 宜宝之 。 ”可见内廷所藏张遇墨亦珍贵 。 故宫博物院藏宋薛绍彭《大年帖》是写予北宋宗室、画家赵令穰的一封短札 , 薛、赵两人皆为当时著名藏家 , 文中薛绍彭希望借观赵氏所藏李承晏、张遇所制名墨 , 若是真品愿以薛氏自藏王羲之《异热帖》交换 , 也足见当时张墨之贵 。
文苑|文苑翰墨——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文章图片

北宋 米芾 行书珊瑚帖页 故宫博物院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 , 原为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笔头散乱而放置蘸墨毛笔的工具 。 晚唐罗隐《咏史》中即有“徐陵笔砚珊瑚架”语 , 至宋代以珊瑚随形为笔架者多见 , 《珊瑚帖》是北宋米芾唯一传世画迹 , 只见帖页左侧信笔写珊瑚一枝 , 虬曲自然 , 浑然天成 ,“三枝朱草出金沙 , 来自天支节相家” 。 明杜堇《伏生授经图》画伏生教授晁错《尚书》二十八篇的故事 , 画中晁错奋笔疾书 , 案头所置即为山座珊瑚笔架 。 笔山亦作研山 , 除与珊瑚笔架组合外也可单独使用 , 宋代鲁应龙《闲窗括异志》称其“远峰列如笔架” , 米芾就曾藏宝晋斋研山与苍雪堂研山 。 至元明时期 , 研山已不仅为实用笔架 , 也为文房微缩山水陈设之一 , 与赏石、写景相融 , 成为案头独特风景 。 高濂《燕闲清赏笺》记: “余见宋人灵璧研山 , 峰头片段如黄子久皴法 , 中有水池钱大 , 深半寸许 , 其下山脚生水 , 一带色白 , 而起砢若波浪然 , 初非人力伪为 , 此真可宝 。 ”明吴伟《武陵春图卷》中亦见此类山形笔架、板砚与小罐形砚滴 。
文苑|文苑翰墨——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文章图片

(明)杜堇 伏生授经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147厘米 横104.5厘米〔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代文人嗜好燕居 , 常有数本消夏图传世 。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宋人《槐荫消夏图册》为个中翘楚 。 画中文人高枕于山水屏风之下 , 怡然安睡 , 卧游江山 , 身后桌案陈设多足砚、经卷包袱与斑竹毛笔、宝字形笔架 。 此类笔架多实用器 , 吐鲁番阿斯塔纳206号唐墓曾出土木笔架即如此物 , 只两侧支架不外撇 。 画中桌案左侧另置一四足鱼形金铜砚滴 , 此砚滴身为鱼形 , 下安四柱足 , 犹如异形四足鼎 , 盖顶上有长管状口 , 应是以手按压流入空气 , 以此控制鱼口处流水速度的装置 。 古代砚滴重在精准出水 , 唯此才能保证墨汁颜色浓厚 。 前文唐王维《伏生授经图》卷与《武陵春图》卷中所见砚滴 , 则为较普遍的小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