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北宋)蔡襄 澄心堂帖 纸本墨笔 纵24.7厘米 横27.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 , 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曾给友人写去一封短札 , 委托搜寻南唐名笺——澄心堂纸 。 澄心堂纸为南唐后主李煜设局令承御监所造御用纸 , 因藏于澄心堂而得名 , 相传其质“肤如卵膜 , 坚洁如玉 , 细薄光润” 。 欧阳修、梅尧臣、蔡襄等人皆赋诗语赞 。 蔡襄《澄心堂帖》纸质缜密光洁 , 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让受信人搜寻澄心堂纸样本 。 此时蔡襄年五十二岁 , 用笔庄重 , 结体端正 , 笔墨体态雍容 , 可谓其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作 。
佳纸名墨滋养下的南唐画院可谓人才辈出 。 王齐翰为后主李煜时翰林图画院待诏 , 工人物、佛道 , 兼擅山水、花鸟 。 现藏南京大学博物馆的《勘书图卷》是其传世名作 , 此卷除卷首徽宗赵佶瘦金书题名 , 更有苏轼、苏辙、王诜及金代史公奕等人题跋 。 巨大的山水屏风下 , 文士长须宽衣 , 闲来挑耳 , 侧对书案 。 案头横置文房笔墨 , 卷册堆积 , 架于砚池旁的毛笔墨色尚浓 , 应是表现勘校休憩之时 。 身后胡床堆满待勘卷册 , 更有难得一见的大轴 , 可见此时卷轴书画装裱已颇具规模 。
文章图片
(北宋)沈辽 行书动止帖 纸本墨笔 纵二十七点一厘米 横三十六点六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两宋时期 , 随着内廷文艺的发展 , 散于各地的文人阶层也逐渐进入士族、朱门的交际圈 。 雅集遍布 , 诗会品古的文人生活亦逐渐被宋代上层所接受 , 成为一时风潮 。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北宋沈辽《行书动止帖》原是沈辽写与友人的问病短札 。 沈辽长于诗词 , 尤精书法 。 此帖用笔意气高古 , 字里行间神韵俊逸 , 极见功力 。 帖用水纹砑花笺 , 纸面洁白无瑕 , 字迹犹如浮于流水之中 , 更显飘逸 。 苏轼《书蒲永画后》言: “古今画水 , 多作平远细皱 , 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 。 使人至以手扪之 , 谓有洼隆 , 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 , 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 ”所谓“印板水纸” , 应是沈辽此帖所用水纹砑花笺 。 宋钱康公《植跋简谈》曾载“蠲纸” , 原为吴越(公元907—978年)顶替蠲赋的珍贵白纸 。 文房中所谓“衍波笺”或即为与水纹砑花笺相似的特种书画纸 。
佳纸难得 , 尤以晋唐故纸、小幅笺纸最为少见 。 宋黄庭坚《审教帖》中曾有: “欲为索儿录数十篇妙曲作乐 , 尚未就尔 。 所送纸太高 , 但可书大字 , 若欲小行书 , 须得矮纸乃佳 。 ”可见此时书写纸已分大小 , 随用就幅已经成为信札与书卷用纸的共同特征 。
宋代随着文人赏石玩古意趣的生发 , 砚学也随之发展 。 古时用来研墨的砚台也成为镌刻文人题记的书斋风雅之物 。 《砚谱》载: “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墨、龙尾砚三物 , 为天下之冠 。 ”传说苏轼极爱龙尾砚 , 曾多次赋诗赞美 。 黄庭坚亦有《砚山行》诗: “日辉灿灿飞金星 , 碧云色青端州紫 。 ”认为龙尾砚中的名品金星石 , 可比肩端州紫砚 。 作为藏砚名家的米芾 , 曾有《紫金研帖》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讲苏轼曾借得米芾挚爱的紫金砚 , 因喜爱备至 , 临终竟“嘱其子入棺” 。 此紫金砚原为紫金石所制 , 米芾《乡石帖》记“新得紫金右军乡石” , 《宝晋英光集》则云:“吾老年才得紫金石 , 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 , 人间第一品也 , 端、歙皆下 。 ”以紫金砚与王右军(王羲之)砚并峙 , 可见此砚品质之上乘 。
- 桃子|用笔在心——说周西省的桃〖文/ 徐岳〗
- 三峡博物馆|(新华全媒+)三峡博物馆举办“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
- |古丽“漫”游记——和田博物馆
- 诗歌|公子道存知不弃——当我们遇到读不懂的诗,该如何赏析(示例)?
- |“溪山翰迹·时间的笔触”——廖国松油画展开展
- 三峡博物馆|新华全媒+丨三峡博物馆举办“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
- 外表|“佛系”水果——释迦果
- 拉美国家|乘“文学之舟”跨海相聚——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在京举行
-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 |【初中部】又是一年春好处——兵团二中初中部“语文节”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