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 , 他的视线被眼前一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古村落吸引了 , 朱熹发现 , 这里的整个地势自西向东呈马蹄形分布 , 而这座村落正处在马蹄形正中位置 , 村东面是千年流淌奔腾不息的潍河 。 地理之学 , 核心是藏风聚气 。 气从八方 , 乘风则散 , 界水则止 。 而山环水抱之地 , 往往就是藏风聚气之所 。 俗话说 , 南方人会看地理 , 北方人能识天气 。 朱熹不但是儒学大家 , 他在阴阳地理方面也造诣颇深 。 在朱熹看来 , 这个地方不但钟灵毓秀 , 人杰地灵 , 更是聚福四方的宝地 , 也是韬光养晦修身养性的理想之所在 。 于是 , 朱熹就在这个村西的法林寺内隐居了下来(汉朝初年 , 齐相曹参的老师盖公和张良的老师黄石公都分别隐居于该村南北两座山上) 。该村附近不但有法林寺 , 更建有三宝塔 , 为塔寺并存的佛教圣地 。 法林寺 , 何时所建说法不一 。 明朝万历《安丘县志》记载 , 该寺为金崇庆元年(1212年)所建 。 而清末《安丘乡土志》则记载为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 。 究竟建于何时 , 没有定论 。 但笔者认为 , 明万历《安丘县志》所载比较贴近历史事实 。 三宝塔 , 何时所建不详 , 但从《重修三宝塔纪事》碑得知 , 该塔在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周武帝宇文邕发起的灭佛运动中被毁 , 隋开皇八年重修 。 该塔被毁的年代 , 比西安的大雁塔还早了近百年 。
本文图片
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 , 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 热情好客淳朴率直的村民 , 还有那一场场淅淅沥沥的春雨 , 让朱熹心中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 本来 , 春天的小雨 , 对于出身江南的朱熹来说 , 是很平常的际遇 , 但对于“春雨贵如油”的齐鲁大地来说 , 那年春天的春雨一场接着一场 , 似乎真的有些奢侈了 。 但正是那一场场的春雨抚慰了朱熹那灼热的心胸 , 他闭上眼晴 , 在记忆的最深处 , 闻到了熟悉的家乡的气息 。 山朦胧 , 雨朦胧 , 他的内心开始安静下来 。 光阴素淡 , 春色柔软 。 人生的路很漫长 , 有平坦 , 更有坎坷 。 任何时候 , 都不能放弃追逐阳光的步伐 。
偶尔 , 朱熹也会趁着一场春雨的来临 , 到村里来走一走 , 因为只有这个时候 , 他才能真切的体会到那种烟雨江南和家的感觉 。 在炊烟袅袅雨雾朦朦中 , 他像北方的老农一样 , 头戴苇笠 , 身披蓑衣 , 穿过氤氲着桃花清香的小巷 , 身后留下一两声狗儿的犬吠和鹅鸭的长鸣 。 娉娉杨柳风 , 点点池塘雨 。 走在雨水溅湿的青石板铺就街面上 , 空气中到弥漫着浓郁高粱酒的香味 , 朱熹知道 , 这座村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酒乡 , 自古以来就有开烧锅酿酒的传统(最鼎盛期时 , 仅大型酿酒烧锅就有将近二十座 , 小型烧锅更是不计其数) 。 该村的东面是广褒的潍河冲积平原 , 出产优质的做酒曲用的小麦和酿酒原料红高粱 。 据传 , 早在汉朝的时候 , 张良的老师黄石公在村北面的黄公山上隐居时 , 就把高超的酿酒技艺教授给这里的老百姓 。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 清洌甘甜的水质资源 , 颗粒饱满的优质原料 , 加上高超的古法酿酒工艺 , 使这里出产的红高粱酒醇厚悠长、唇齿留香 。 村内的大街两侧 , 酒坊、店铺林立 , 青灰色的墙壁斑驳陆离 , 好似在诉说着这座村庄的悠久历史 , 砖瓦上更是透露着千百年来的烟火气息 。 古朴的大街上 , 推车的、挑担的、背篓的、挎箢的人流不断 , 他们大都是外地或附近买酒贩酒的生意人 。古老的村落 , 似一幅历史的画卷 , 每个人 , 无论显赫平庸 , 都是其中的一抹亮色 。
- 软件测试|3面支付宝!一个从业4年软件测试工程师面试结束后想说的
- 雕刻|和田玉的新宠,水墨天成,醉美青花。
- 历史|刘亮程: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成个人的心灵往事
- 文化|深刻认识当代中国青年的鲜明特征
- |青未了|乡间槐花香
- 情绪|分享一个让人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 杨秀|我和我的海南丨“猿”于青山
- 翡翠|收藏翡翠有很多门道,图案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还要看品质
- |首博:高超的修复技术,碎成几片的青铜器也能完好如初
- 青未了|青未了|散文|忆童年——挛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