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1985年第一期发表了王先生的《古史诗鍼是谁作的》 , 同年第四期发表了许先生的答辩文《古史诗鍼应是戴名世所作》 。 1986年3月5日王先生有信说:“许永璋先生答辩文章 , 亦确如所言 , 殊为乏力 。 ”
“殊为乏力”是我的观点 。 我撰文从来历不明、风格不高、史观文风不类戴氏、究为谁作四个方面与许先生商榷 , 王先生在指出许先生答辩文章“全为遁词 , 回避正面的问题”的前提下 , 细数了许文失实的例证 。
本文图片
《孑遗录》
王先生在1986年7月2日与8月20日的两信中 , 提出一个方案 , 用我俩通讯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古史诗钱》作者问题 。 他拟总题可用“关于《古史诗鍼》作者问题讨论通讯” , 内容分两部分:一、石钟扬致王树民书 , 二、王树民复石钟扬书 。 因此类问题一般人不重视 , 一般刊物也不欢迎太长 , 先生竟亲自动手将拙书稿大为压缩 , 与他复书字数相近 , 共约四千字左右 。 “拟稿如有不妥 , 可加删补” , 先生如此嘱我 , 我则为之不安良久 。
尔后王先生有多封信与我讨论此通信稿的发表 , 从《江淮论坛》到《古籍整理研究》辗转多时 , 终《河北师院学报》1987年第三期发表 , 才了结此案 。
然而《古史诗鍼》到底谁作的呢?这让我想起一个“红学”故事:周汝昌先生“文革”中在“牛棚”里续补了曹雪芹一首诗 , 传出后引发了一场曹诗真伪之争 。 虽然这玩笑开的太大了 , 但周先生在“牛棚”中聊以寄怀的苦衷还是可以理解的 。 借古人酒杯 , 浇胸中块垒 , 固诗人常态 。 借不着合适酒杯自造一个 , 在“文革”中似不止周汝昌一例 。 自斟自饮无妨 , 公之于世则有失严肃 。
本文图片
《戴名世散文选集》
1997年3月14日王先生有信云:“今年《文史知识》一月5号有俞樟华同志的一篇《近十几年来戴名世研究综述》 , 其中关于《古史诗鍼》 , 直称是‘戴名世的咏史专著’ , 文内虽说到我和何冠彪有反对的意见 , 而不提论据 , 反说许永璋逐条论析了 , 好像论据都已被驳倒了的 , 又说许文也有支持的 , 即许总在《江淮论坛》上的文章 。 其文貌似公正 , 实为伪劣打掩护 , 不知你看到此文否?”
王先生接着说:“看到此文时 , 我准备写一篇决非戴名世所作《古史诗鍼》 , 前者因身体欠适 , 一直未能执笔 , 最近才写出来 , 主要采用了1986年我们互相通讯的内容(发表在《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 打算投给《文史知识》 。 不知何时才能与读者相见 , 看来打击伪劣还是一个不容松手的事情 。 ”可视为此案的余波 。
三
香港大学何冠彪有《戴名世研究》(香港大学中文系1987年2月版)出版 , 蒙他不弃 , 有书赠我 。 全书分上篇生平与著述 , 中篇思想、史学与文学 , 下篇生平与著述 , 中篇思想、史学与文学 , 下篇《南山集》案 。 附录中有《古史诗鍼》非戴世名佚稿 , 王树民《戴世名集》商榷 。
何冠彪在《自序》中说:“我认为学术观点是可以通容的 , 只要持之有据 , 言之有理 , 不同见解未尝不可以共存 。 可是史事的正伪、史料的真伪 , 却没有丝毫可以回转的余地”“所以拟书甘冒大不韪之名 , 对前贤时彦的说法 , 必求其真然后才敢相信;否则 , 即使是相交的前辈或系中的同事 , 也不敢不指摘批评 。 ”
- 清华大学|静花疏雪里,悠然落清华
- 游泳|恣意悠然 潇洒飘逸——《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带您品味敦煌壁画中的游泳组图
- 书法|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王树民作品欣赏
- 小说_文化|4本仙葫流小说,既有悠然超脱的仙气,又有逆天争命的爽感
- 春节|4首流传千年的春节诗词,年味十足,让人悠然向往
- 启示#悠然以远,悄然以思——王原祁的艺术启示
- 张大千|张大千笔下的观音与山水: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 闺中&藩篱闲院轻风落,悠然细诉秋声,桂花摇曳一香庭,新月飘簸云层
- 梨云#诗能满纸来天外,江水悠然东逝去,南飞大雁向谁鸣
- 花鸟@美女画家郝思思写意花鸟:心花悠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