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的读书三法
文/李章红
本文图片
(网络图片)
【|随笔|李章红:最实用的读书三法】世界上最美的两种姿态 , 一个是母亲怀抱婴儿的姿态 , 另一个就是读书的姿态 。
――题记
都德曾说过:“书籍是最好的朋友 。 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 , 你都可以向它求助 , 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 ”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 , 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 ”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 。 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 ”读书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 , 很多人都酷爱读书 , 但是 , 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 , 我们怎么读书才能更有受益呢?下面给出最实用的读书三法供大家参考 。
第一种方法是泛读 。 泛读 , 顾名思义 , 就是广泛地阅读 , 泛泛地阅读 , 这是一种浏览式的阅读 , 读书的过程中不求甚解 , 只为了解事实 , 拓宽视野 , 迅速获取大量的信息 , 所以 , 我们可以一目十行地读 , 可以浮光掠影地读 , 可以走马观花地读 , 可以囫囵吞枣地读 。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 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方法 , 涉猎广泛 , 阅读速度快 , 阅读量大 , 旨在“多而博” , 可以运用在一般性的阅读上 , 博采众长 , 来进行知识的储备 , 阅读量的积累 。 像我们常说的“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神” , “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作诗也会吟” , 指的就是在阅读上先要有“量”的积累 , 才能有“质”的飞跃 , 正所谓“博观而约取 , 厚积而薄发” 。
第二种方法是精读 。 精读是指深入细致地研读 。 泛读可以一目十行 , 而精读有时可能需要一行十目 , 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专业性书籍 , 需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 , 需要逐字逐句 , 字斟句酌 , 需要仔细揣摩 , 深入钻研 。 对于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 还需要做到透彻地理解 , 彻底地吸收 , 所以 , 只有精读 , 才能聚焦于文章的“微言大义” , 才能做到“精而深” , 才能汲取书中之精髓 , 才能字入心间 , 将别人的知识和思想内化成自己的血肉 , 真正做到“读以致用” 。
关于精读受益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宋代开国名相赵普“半步《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 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赵普曾经为太祖出谋划策 , 发动兵变 , 拥立太祖赵匡胤 , 后来自己被任命为宰相 。 宋太祖死后 , 他的弟弟赵匡义即宋太宗即位后 , 朝局动荡 , 为了稳定朝堂 , 他想起了曾经辅佐哥哥赵匡胤的宰相赵普 , 想要重用赵普 , 奈何听人说 , 赵普只识《论语》而不知其他典籍 , 不适合当宰相 。 于是宋太宗召见了赵普 , 问赵普是否只识《论语》 , 赵普深知这是政敌对他的诋毁 , 也不辩解 , 只是回答道:“我平生所学确实超不出《论语》 , 从前我能用半步论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 , 现在我还能用剩下的半步《论语》辅佐陛下达到太平盛世 。 ”正是那句“尚有一半 , 可以辅陛下致太平”打动了宋太宗 , 让宋太宗对赵普委以重任 , 同时也留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
第三种方法是品读 。 这是一种思想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 内心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运用得好的阅读方法 。 “读书随处净土 , 闭门即是深山” , 心情淡泊宁静 , 浮躁尽除 , 功利淡化 , 读书不再是“谋生” , 读书是为了“谋心” , 读书成了一种颐养性情的乐事 , 读书成了一种神会心融的自娱 , 读书成了一种修炼心智的习惯 , 读书甚至已经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 对于喜欢的书 , 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品读 。 有人说 , 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 , 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也没有了 。 只有圣贤书是最耐得住咀嚼的 , 同样一句话 , 咀嚼一次就有一次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 , 不仅不觉得味尝尽 , 而反觉得味道深远 。 好饭耐不得三顿吃 , 好衣架不住半月穿 , 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去品读 。 在品读的过程中 , 会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如饮醍醐的顿悟 , 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收获 , 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创造 。
- 谷雨|随笔:谷雨·散思
- |随笔│徐强:西南联大的教授简介
- 酒香|随笔之一百二十三:《酒香不怕巷子深》
- 马家辉|作家马家辉最新随笔集《大叔》出版:人到中年,风华正茂
- 大叔|作家马家辉最新随笔集《大叔》出版:人到中年,风华正茂
- 钢琴随笔|自述|青年作曲家罗威:封控在家,我开了一家治愈系“深夜食堂”
- |四月的风——随笔
- 母亲|文坛新星|那年,那晚,那屋子(随笔)
- 随笔|为《荷塘月色》一辩
- 大学|给正在读大学和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弟学妹们的5条最实用的建议,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