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二 )


当然有声书也有它的局限 。 目前较受欢迎的主要是一些小说、励志类作品、人物传记、历史科普等内容 , 共同点是相对通俗易懂 。
整体而言 , 我对读书介质的拓宽持非常正向的看法 。 有声书和纸质书各自满足不同阅读需要的人群 , 不会有所谓有声书挤压纸质书发展空间的问题 。 相反 , 科技的发展一定会出现不同的媒介或者介质 , 这些符合对阅读更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期待 。
|东西问|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本文图片

2020年上海书展上的数字智能阅读“听书体验” 。 中新社发陈玉宇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人们每天生活在海量的信息潮涌中 , 当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 , 读书的原有功能比如求知、修养等似乎都受到影响 。 您如何看待人们的阅读能力?
杨庆祥:过去我们多少对阅读有一种精英式的、人文主义式的想象 , 其实阅读本身有多种面向 , 有时是为获取实用信息 , 有时候是为了娱乐或者放松身心 , 有时候甚至是为了社交 。 每一种阅读面向都有其情感逻辑和价值获得 。
多媒介的传播方式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变得非常开阔 , 但信息的大量涌入和读取也极有可能导致信息的单方面传导 , 形成所谓的“信息茧房”状态 , 大数据的筛选和推送则让情况变得更糟 。 比如在手机端 , 读者读到的可能只是大数据认为读者想看的 , 这实际上会导致阅读信息的自我封闭 。 这一点是当代人在目前阅读环境中特别需要警惕的 。
对阅读者而言 , 关键是要培养一种鉴别能力来处理海量信息 。 这其中的悖论是 , 如果读者想获得准确信息 , 就必须拥有更海量的信息 。 在“后信息化时代”的语境中 , 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去拒绝 , 或者刻意切断一些信息接受渠道 , 而是应该通过更多没有成见的自由阅读去获得更强的判断能力 。 这种判断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有能力的阅读者 。
过去 , 判断有能力阅读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够获得多少知识和信息 , 现在判定的标准已经发生改变 。 能够从不间断海量信息里区别哪些是有价值的信息、哪些是跟自己真正有关系的信息 , 这才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 , 也是时代的阅读状况对每个阅读者提出的挑战 。
|东西问|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本文图片

北京地铁车厢里的乘客们 。 中新社采访人员 侯宇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触屏时代 , 太多信息在吸引阅读的同时也在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 您对“碎片化阅读会毁掉阅读”的说法持何观点?
杨庆祥:我本人不太认同这个观点 。 首先 , 我不认为所谓碎片化阅读是触屏时代造成的 , 阅读本身就有各种形式 , 这是阅读个体化的必然表现 。
其次 , 对标所谓的碎片化阅读 , 什么是完整化阅读呢?如果理解为真正沉下心完成一次大体量的阅读 , 那么这样的阅读形式其实一直以来都不属于大多数情况 , 这种阅读状态值得追求 , 十分珍贵 , 但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 , 实际上在很多人身上并非能经常发生 。 所以 , 现实中并不存在所谓完整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二元对立 。
我始终认为 , 形式上的东西不会影响阅读的意义 。 无论情感上还是认知上 , 真正有效的阅读是让人与文本获得一种亲密关系 , 不应对阅读进行等级的划分 。 (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