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杨庆祥:世界读书日 , 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中新社采访人员 高凯
“听书算‘读书’吗?’”“随时随地的信息潮涌会影响阅读的本质吗?”“碎片化阅读会毁掉阅读吗?”……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 ,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中 , 被认为“与文明共存”的阅读也有了不同于从前的样貌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诗人杨庆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 , 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 , 随着信息的潮水愈发汹涌、来源的不断拓宽 , 在阅读更加日常便利的同时 , 真正的阅读者需要在能力上接受新的挑战 。 他坚信 , 自由的阅读会“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
现将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德国美学家姚斯曾说 , 一个作品即使已经印制成书 , 在读者阅读之前只是半成品 。 您认为读者与文本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杨庆祥:姚斯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 , “接受美学”认为所有文本的最终完成必须建立在读者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 因为读者趋向于“无穷” , 所以文本的可解性也趋向于“无穷” 。 这跟我们经常讲的“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相似性 。 每个人即使是针对同一个文本 , 不同状态下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和判断 , 文本会带给他不同的价值 , 因此阅读是具有高度主体性和自由指向的一种人类行为 。
比如 , 读者在某个时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 可能会感到生硬隔膜 , 但换个时间读或许能感受到作品的伟大和丰富 。 阅读体验跟读者年龄、阅历、日常生活的经验 , 甚至当天的心情、天气都有着微妙而密切的关系 。
阅读是一种可以被不停重复 , 但绝不可能完全重合的个人行为 , 无法被样本化 。 这恰恰是我认为阅读最迷人的地方——极端的个人化和经验化 。 正因如此 , 读者与文本的每一次真正契合的“相遇”就更能获得独一无二的奇妙体验 。 当读者被一本书吸引 , 这是一种强大而深层的生命感受 , 美好程度甚至不亚于一次两情相悦的恋爱 。 有时我们身在其中 , 甚至不舍得把一本书看完 。
【|东西问|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当然这种体验的出现绝非每一次阅读的必然 , 需要我们在大量的阅读中寻找和等待 。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 阅读的魅力是永恒的 。 自由而广泛的阅读 , 正如批评家布鲁姆所言 , “让莎士比亚找到你”——经典在你身上发挥效用了 , 你的趣味和鉴赏能力会不停地获得提高 。
|东西问|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本文图片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内观看展出的莎士比亚作品手稿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应妮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有数据显示 , 近年来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呈上升态势 , 尤其是“听书”人群成倍增长 。 请问不同介质的阅读会对阅读本质产生影响吗?
杨庆祥:有声书近年来迎来爆炸式发展 , 但其实严格说起来算不上完全新鲜的事物 。 中国人很早就听评书 , 大范围讲这也是有声阅读的一种 。 只不过网络和各种智能设备的发展普及把“有声”的途径推广扩大了 。
至于“听书”的“阅读”意义和效果如何?我认为不同的介质、不同的内容 , 不同的阅读状态和心境 , 有时候就像人生中的情感体验 , 很难说某一种一定是好的 , 另一种就是不好的 , 没有这么非此即彼 。 所谓好的阅读体验 , 其实就是一种和文本之间建立共同感情空间的状态 , 这可以是读到或听到一句话的一瞬间 , 也可能是在一次深入阅读中的长时间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