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半个世纪情怀不减,他开了间书店给自己圆梦( 二 )


本文图片

近年来 , 城市书店们早已开始了不同方向的尝试 。 陈文元的书店也不例外 , 卖咖啡和茶饮 , 成为了书店的“标配” 。 除了定期邀请专家举办文化沙龙吸引读者 , 他还将书店闲置的空间进行改装 , 用来对外出租场地开展活动 。
可以看书 , 可以喝茶 , 也可以关起门来聊天谈心 。 这样的一间书店 , 成为了不少单位进行团建的优先选择 。 陈文元还定期举办公益性质的读书会和国学诵读会 , 虽然不挣钱 , 但能让店里多添几分人气 。
书店|半个世纪情怀不减,他开了间书店给自己圆梦
本文图片

不同于普通的饭店和咖啡店 , 书店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 时常会遇到质疑的声音 , 处境也略显尴尬 。 “打着卖书的幌子来做餐饮 。 ”“现在的书店已经变味了 。 ”人们似乎天然地会对书店抱有理想化的期待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 , 打乱了这间书店原本的经营节奏 。 为了配合疫情防控 , 面向大众开放的书店会不定期需要闭店 。 从2022年3月底至今 , 尚书院已经闭门谢客一个多月了 。 这让陈文元的很多计划都暂时搁置 , “我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 比如线上读书会 。 ”
这些年来 , 让陈文元坚持下去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陈文元给出了两个字的回答——“信念” 。 信念让他能维持动力 , 让他能拒绝“躺平”尝试突破 。 “现在我每天能自由地选书看书 , 相比于只能借阅连环画的小时候 , 已经很幸福了 。 ”陈文元说 。
纸质书 , 对他们来说依旧无可取代
你还在读书吗?
当听到这个问题时 , 00后小蒋打开了手机屏幕 。 他有不少读书软件 , 还曾买过电子书阅读器 。 仿真页面的虚拟书架上 , 排列着不少名家著作 。 “其实很多书阅读进度都是零 。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 , 他有着更多自由选择的时间和余地 。 有时他会把手机放进包里 , 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看书 。
“其实看电子书会让我有些轻微焦虑 , 会时不时看手机电量 , 被信息提醒打断 。 ”小蒋说 , 看纸质书一旦进入状态 , 注意力会更为集中 , 阅读效率也更高 。
但对于生活节奏更快的工作党来说 , 看纸质书已经有些“奢侈”了 。 文字工作者“灵梦”告诉采访人员 , 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 她大多利用搭地铁或者睡前的碎片时间来看书 。 出于方便 , 她现在基本都是使用阅读软件 , 还开了不少年费会员 。
“灵梦”说 , 书店依旧是个令她心生向往的地方 。 在实体书店 , 走过两三个书架 , 她总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 “排列整齐的书本 , 纸质书的触感 , 会让你感觉到心灵的平静 , 也能激起你读书的欲望 。 ”她说 。
或许正是有这样多依旧保持着对纸质书热爱的读者 , 实体书店才能撑过一个个寒冬 。 据《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 , 即使是在疫情发生的2020年 , 中国依旧新开书店4061家 , 关闭书店1573家 , 新开书店数量达到了关闭数量的2.6倍 。 最近的2021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 2021年 , 江苏省居民纸质图书阅读率71.72% ,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78本 。
对于陈文元来说 , 这样的感受也更为直接和热烈 。 在他的书店里 , 时常会出现与他一样抱有初心和情怀的读者 。 有一名在南通海门从事家纺生意的陆先生 , 每隔一段时间会驱车数十公里 , 特地来他店里买书 , 每次都会花费数百甚至上千元 。 还有曾参加活动来书店当过一日店员的年轻女教师 , 回去后特地写了长文表达感受 , 并给书店订阅了一年的《读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