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纵浪大化中——漫谈尼玛泽仁先生绘画语言的精神旨归( 二 )


漫谈|纵浪大化中——漫谈尼玛泽仁先生绘画语言的精神旨归
文章图片

即心是佛 △
180厘米x148厘米
然而 , 真正意义上的跨入绘画天地 , 用尼玛泽仁自己的话说:“一九八二年那次回故乡德格采风 , 在久违的诵经声的引领下 , 我见到了震撼心灵的唐卡画 , 这一藏族地区最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 从造型到色彩 , 从线条到神韵 , 无不具有巨大的艺术穿透力 。 ”那份即色即悟的风情 , 那种灵肉皆存的艺术表达 , 给予他的 , 不亚于初入江湖的剑客想要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冲动和豪情 。 自此 , 尼玛泽仁先生确立了少数民族画家一定要走民族化道路的艺术理念 。 举凡艺术 , 不止一种想象 , 更不止一种程式 。 他伏下身来 , 潜心学习和研究藏民族文化 , 深入民间 , 在如矿的壁画和唐卡画艺术资源中汲取、提炼、升华 , 迸发出“初恋般的创作热情” , 成功地与画友同道合作绘制出新唐卡画《岭·格萨尔王》《扎西德勒》《朱德会见格达活佛》等三幅巨型作品:金线流动 , 构图饱满 , 色彩对比鲜明 。 他从中找到了为自己内心而绘的艺术感觉 , 也找到了一份来自灵魂间的永恒呼应 , 虔诚的宗教情怀就应该置身于这样的地域文化语境 。 一旦有了信仰和审美的召唤与方向 , 对于尼玛泽仁先生而言 , 则“万里忽从胸次阔 , 千峰都向眼前明” 。
漫谈|纵浪大化中——漫谈尼玛泽仁先生绘画语言的精神旨归
文章图片

格萨尔王 (合作) △
197厘米174厘米 1982年
在经年累月的艺术探索与创作中 , 任何艺术家 , 绝不可以因书写的体量越大 , 笔墨的生命重量、文化重量反而越来越轻 。 水里白莲 , 空中片云 , 禅家语尝有“且随色走”之说 。 尼玛泽仁先生的绘画语言 , 一直远离雾失楼台的迷幻 , 宛如储藏光阴和生命体验的窗前青竹 , 随其心中之“色”而挥 , 传递着深沉的人文关怀 , 洋溢着昂扬的爱国情调 。 他是汉藏文化交流融合的极力实践者 , 更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定服膺者 。 作为十世班禅画师的尼玛泽仁先生 , 深深被班禅那份对西藏地区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所折服和感召 , 像注入了一针避免长途厌倦的强心剂 , 他倾力创作了反映重大历史民族题材的《元蕃瑞合图》 , 一任历史、民族、文化、世界、生命于其笔底自在兴现 。 为了进一步宣传汉藏文化交流 , 他广泛阅读 , 小心求证 , 艺术品鉴和表达水位不断提升 , 带着一种无言而神圣的情愫 , 绘成有形有势、有韵有致的《文成公主》以及松赞干布雕像造型草图 。
漫谈|纵浪大化中——漫谈尼玛泽仁先生绘画语言的精神旨归
文章图片

元蕃瑞合图 △
180厘米x200厘米 1992年
漫谈|纵浪大化中——漫谈尼玛泽仁先生绘画语言的精神旨归
文章图片

文成公主入藏弘佛图 △
86厘米x108厘米 1993年
而一九九三年的秋天 , 一封美国寄来的邀请函点燃了他少年时为艺术只身远游的意愿 , 给了他翻看解禁之书般的悸动和期待:白驹过隙 , 人生匆匆 , “一生能着几雨屐”?尼玛泽仁先生要把这样的机会紧紧握在手里 。 人生不失途 , 梦想不辜负 。 尽管不懂英语 , 从未踏出过国门 , 可是 , 尼玛泽仁先生毅然携带《莲花生大师》《极地的梦》《雪域》等数十幅“虽由人作 , 宛自天开”的精品力作 , 以及这些作品所潜藏蕴含的来自心灵原乡的召唤力、超越岁月时空的永恒震撼力 , 与他一起飞渡大洋彼岸 。 一方面 , 从波士顿到华盛顿 , 他的绘画因蕴含巨大的宇宙生命力量 , 给予人的除了视觉冲击 , 还有悠远的情感叙事 , 而收获如潮好评;另一方面 , 他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怎样看待西藏问题 , 阐明了西藏和国家的关系 , 用绘画艺术的形式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藏族画家的爱国立场和应有态度 , 允为以笔墨“立言”的担当 。 而今想来 , 那次美国之行 , 无疑成为了尼玛泽仁先生整个艺术生命中难以忘却的绕梁琴 , 胜似天涯孤旅当笑当哭的长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