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关于西山城址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文明起源?关于西山城址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本文图片

|文明起源?关于西山城址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本文图片

BRM1甲:35玉鱼
长6.9、宽1.8、厚0.4厘米
青绿玉质 , 局部受沁 , 有朱砂附着 。 鱼下唇处有一斜对角穿孔 。 本玉鱼出土于墓主人胸部右侧 , 是依料施工的作品 , 玉料来源可能是主料取下后所余留的不规则形边料 。 鱼的背鳍和尾部是依边料的外形特征调整设计而成 , 故共处在一条直线上 。 由此可知 , 本玉鱼是以余料再设计制作而成的“次生形玉器” 。 由于外形是以余料略加修整而成 , 并非刻意设计制作而成 , 因此与之配套的纹饰略显粗简 。 由于未有太多的工序修整 , 纹饰线条呈现明显的砣具琢磨痕迹 。 有关于次生形玉器的讨论可参考本书的专文 。
《关于西山城址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钱耀鹏 , 《文物》1999年第7期第41~45页
本文对河南郑州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城址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作者首先介绍了西山城址的建造过程:西山城在平面上大致近圆形 , 总长265米;建造方法是在拟建城墙部分把疏松的土挖至生土形成城墙基槽 , 在基槽平面上夯筑城墙 , 又在墙外取土形成壕沟 , 以作为城墙的辅助性防御设施而加以利用 , 两者共同构成了西山城的有效防御体系 。 在建筑方法上 , 西山城采用方块版筑技术 , 在经修整的生土上分段、逐块、逐层夯筑而成 , 夯具可能是数根一组的木棍集束而成 。 墙体的基底部一般较宽 , 后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内收 , 形成一级一级的台阶状结构 。 西山城的相对年代为仰韶文化晚期 , 绝对年代在公元前3300年至前2800年之间 , 它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版筑夯土城址 。
西山城的特点是原始性和进步性同时存在 , 明显具有继承和发展的性质 。 它的原始性主要包括:其一 , 西山城的平面结构近圆形 , 有别于龙山文化常见的方形或长方形结构 , 在平面结构上又继承了环壕聚落的特点;其二 , 西山城的城垣虽有基槽 , 但基槽深度有限;其三 , 西山城的建造不仅在具体构筑方法上不甚一致 , 且版筑技术也较为原始;其四 , 城墙内外两侧及中心部位版筑的夯土硬度有别 , 夯层厚度也不一致 。 同时西山城址内的大型房屋建筑可能仍是地面式的 , 不同于龙山时代的夯土高台建筑 。 西山城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城垣的构筑技术方面:首先版筑技术的运用 , 增强了城垣的防御功能;其次是挖基槽方法的运用 , 这是一种较为进步的筑墙方法 。 西山城的发现 ,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首先西山城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古代夯土城址起源于环壕聚落 , 在防御设施方面存在以环壕为中心到以夯土城垣为中心的演变过程;其次西山城的发现表明 , 夯筑城垣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其技术方法存在由地面堆筑到挖槽筑基、由夯土堆筑到夯土版筑的演进历程;再次西山城的发现不仅证实中国最早的城可能发现于仰韶文化中晚期 , 而且说明仰韶文化晚期的城垣建筑已经采用夯打、版筑和挖槽筑基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最后 , 西山城的发现及诸多因素表明黄河流域夯土城址的发生发展 , 特别是技术的进步明显有别于长江流域 , 这可能与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交汇中心地带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地质特点有关 。 由此 , 西山城的发现对于认识仰韶文化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文明起源?关于西山城址的特点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