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图片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 《全民阅读大会·2021年度中国好书》盛典在央视播出 , 苏沧桑散文集《纸上》入围“2021中国好书” , 得到专家和读者的众多好评 。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图片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此之前 , 《纸上》还荣获多个重要奖项 , 本书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文学分榜、中国教育报2021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和《中国教师报》2022年度“十本书”特色榜单等等 。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图片

一本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散文集 , 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也许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图片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图片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图片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图片

散文集《纸上》通过书写古法造纸、草台戏班、龙井茶农、养蜂人家、桑蚕丝绸、黄酒陈酿、西湖船娘等手艺行当、风物人情 , 深度挖掘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 为了写好传统手艺的细微处 , 苏沧桑深入手艺人的生活 , 与他们同吃同住 , 与他们一起劳作 。
为了写就《牧蜂图》 , 苏沧桑追寻三代养蜂人的足迹 , 带着血压计和药品 , 远赴新疆 , 行程万里 , 足迹遍及乌鲁木齐、奇台县、江布拉克、碧流河、伊宁、伊犁河谷、果子沟、赛里木湖;写《春蚕记》时 , 她凌晨3点起床 , 和蚕农们一起用桑叶喂养十万只蚕;为了写富阳逸古斋古法造纸 , 苏沧桑去了大源镇朱家门村 , 跟随造纸师傅一起上山砍毛竹;写《跟着戏班去流浪》时 , 苏沧桑跟着戏班足足一个月时间 , 甚至上台演唱《惜别离》和《葬花》 , 完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正因此 , 散文集《纸上》中 , 涌现出了大量的、丰沛的细节 。
她写茶农黄建春:“他的手 , 是天生炒茶的手:五指合并 , 严丝合缝 , 从指根到指间 , 有微微弯曲的弧度 , 与炒茶锅紧紧贴合 。 黄建春是村里炒茶炒得最好的人之一 , 他炒出来的茶叶 , 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 手感如同摸在丝绸上 。 ”
她在《冬酿》里写:“糯米从泉水里捞出来的样子 , 像冬日屋檐上的青苔被春雨唤醒 。 倒进木蒸桶时的样子 , 则像江南临近年关的一场小雪 , 薄薄的 , 瘦瘦的 , 亚光的 。 ”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图片

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现实 , 在苏沧桑笔下 , 变得鲜活且意味深长 。 苏沧桑说:“我所有的文字都是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躬行体验 , 是时时奔涌的创作冲动 , 也是突破自我的文字野心 。 ”
面对渐渐远去的古法手艺行当 , 幸亏有了苏沧桑这样的写作者 , 用她细腻的笔调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人、珍稀的事以及鲜为人知的细节 。
她观察他们的服装、肤色、神情、常年劳作的双手 , 观察他们的日常饮食、人际交往 , 苏沧桑是一个深度体验者 , 这正是《纸上》的弥足珍贵之处 , 亦是《纸上》的动人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