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中国节气”总导演陈雷:立夏正青春,诠释成长的奇遇记( 三 )


【节气|“中国节气”总导演陈雷:立夏正青春,诠释成长的奇遇记】节气源自于农耕文明 , 是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一个符号 。 但在今天的农业与生活里 , 很多蔬果不用非得按照时令才能种出来 , 很多年轻人可能也不在意一定要按时节吃东西 。 都市化的生活条件下我们住的房子可以四季恒温 , 尤其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里 , 该如何让大家慢下来 , 留意真正的传统文化?
作为掌舵河南台春晚的首位80后总导演 , 陈雷回忆当初制作《唐宫夜宴》的经历 , “那时我们是把自己真正当成一个观众的代表 , 站在观众的角度输出他们喜闻乐见的 , 又似曾相识的、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内容 , 最终是因为给到了他们一个强烈的共情点 , 让他们对节目有好奇、有欢乐 , 才会使这些观众变成了一个传播者 , 愿意主动把这个节目推荐给身边更多的人去看 。 ”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发展至今 , 节气文化在今天的创作与传播也一定要具有时代的意义 。 不止要有时代的价值 , 时代的审美 , 更重要的是让节气和这个时代的人产生真正的共情 。 ”陈雷表示 , 尤其在中国文化日益被世界所关注、甚至开始广获好评的时候 , 节气之美的表达绝不仅仅在于美的风景画面 , 更要寻求创新的可落地的内容形式 。
“其实24个节气(的节目)未来就24个人 , 24个故事 , 24种情感 。 ”陈雷说 。
当不同时代青年的节气“奇遇” , 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碰撞 , 回应了当下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 让人们一次次从实际生活出发获取着人生的力量 , 这才是他希望节目能在这个时代带给观众关于节气文化的新感受 。
在节目中 , 主创团队还以独特地视角设计了一位“节气先生” , 他把每个节气的特性引入故事主题 。 在陈雷看来 , “节气先生”最重要的作用其实是赋予了节目一个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符号 。 他在形象上集合了中国古代的先贤、智者、老师、甚至有些童趣的“老顽童”等形象于一身 , 而“节气先生”的扮演者王劲松老师把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更是很有烟火气 , 又很接地气 , 陈雷说:“这证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烟火气的文化 , 它不是一个脱离了我们实际生活的文化 。 ”
陈雷透露 , 《中国节气》将在后续的节目中不断去做新的调整和尝试 。 就比如“节气先生”不用一直穿古装 , 也可以穿越到现代成为一位大学教授、或者化身为一位公交车司机 , 走到现代的人间生活里给大家一些暖意 , 也发生新的奇遇 。
作为一名有着充沛情感的文艺工作者 , 陈雷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 , 也擅长把从生活里捕捉到的细微感受融入到节目创作中 。 他觉得 , 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在匆匆忙忙地赶路 , 却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什么?就连特别明显的四季变化他们都感受不到 。 但如果这档节目 , 能让人们心中有了二十四节气的存在 , 使你会去留意花开花落 , 会去关注父母开始老了 , 那这种变化就值得让人欣慰 。
身为《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的创作人之一 , 陈雷说做这档节目的经历对于他和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受益匪浅 , “这是我们从真正地去关注自己老祖宗的文化 , 然后从文化中又提炼出和这个时代可以结合的很多思考 。 最宝贵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 , 我们也把自己置身在故事里 , 需要我们以一种积极的、阳光的心态 , 把节气文化能够以更细化的方式去传达和传播给更多的更多的观众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