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丨立夏:万物并秀,送春迎夏

二十四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丨立夏:万物并秀,送春迎夏
本文图片

故宫二十四节气壁纸之立夏
立夏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 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 立夏 , 表示夏季之始 。 “立”是“开始”“到来”的意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立 , 建始也” , 并曰:“立夏 , 四月节 。 立字解见春 。 夏 , 假也 ,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可知 , 立夏俗称四月节 , 夏是长大的意思 , 世间万物到立夏这个时候都会长大 。
在天文学上 , 立夏于每年阳历5月5日至7日交节 , 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 , 夜晚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巳位 , 古人称为巽的方向 , 即东南方 。 《历书》曰:“斗指东南 , 维为立夏 , 万物至此皆长大 , 故名立夏也 。 ”《孝经纬》云:“谷雨后十五日 , 斗指巽 , 为立夏 。 物至此时 , 皆假大也 。 ”
立夏 , 是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转折点 , 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立夏后 , 日照增加 , 温度逐渐升高 , 雷雨增多 , 万物进入茁壮成长阶段 。 古人将每一节气划分为三候 , 五日为一候 。 立夏三候分别是:初候 , 蝼蝈鸣;二候 , 蚯蚓出;三候 , 王瓜生 。 随着温度升高 , 阳气渐长 , 蝼蛄开始鸣叫 , 蚯蚓也渐渐从地里爬出来 , 而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王瓜也在这一时节快速攀爬生长 。
“欲知春与夏 , 仲吕启朱明 。 蚯蚓谁教出 , 王菰自合生 。 帘蚕呈茧样 , 林鸟哺雏声 。 渐觉云峰好 , 徐徐带雨行 。 ”唐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就生动描写了立夏时节的景物 。
立夏日 , 古人举行各种迎夏典礼 , 迎接夏天的到来
立夏早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被确立为节气 。 作为夏季的开端 , 立夏一直深受人们重视 。 立夏日 , 古人举行各种迎夏典礼 , 迎接夏天的到来 。 《礼记》云:“天子春朝日 , 秋夕月 。 朝日以朝 , 夕月以夕 。 ”古代的君王 , 在四时八节各有礼制 , 均为国之大典 。 冬至祭天于南郊;夏至祭地于北郊;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 。 四时亦有迎气之礼 , 即:立春 , 迎春祀青帝于东郊 。 立夏 , 迎夏祀赤帝于南郊 。 立秋 , 迎秋祀白帝于西郊 。 立冬 , 迎冬祀黑帝于北郊 。 帝王的迎夏仪典 , 以岁序配五行 , 以人礼合天时 , 极为隆重 。 《礼记·月令》云:“天子居明堂左个 , 乘朱路 , 驾赤马 , 载赤旗 , 衣朱衣 , 服赤玉 , 食菽与鸡 , 其器高以粗 。 是月也 , 以立夏 。 先立夏三日 , 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 , 盛德在火 。 ’天子乃齐 。 立夏之曰 , 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 。 还反 , 行赏 , 封诸侯 , 庆赐遂行 , 无不欣说 。 ”《后汉书·祭祀中》载:“立夏之日 , 迎夏于南郊 , 祭赤帝祝融 。 车旗服饰皆赤 。 歌《朱明》 , 八佾舞《云翘》之舞 。 ”从这些古籍文献中 , 可以得知:立夏当日 , 天子亲率公卿大夫到南郊迎夏 。 不仅身着朱色礼服 , 佩带朱色玉饰 , 还乘坐赤色马匹和朱红色的车舆 , 连车旗也是朱红色的 。 这种迎气仪式 , 依从时令 , 根据夏季时令火德盛行的性质 , 仪式中的礼服、配饰、车马、旗帜都是朱红色的 。 这种朱赤基调的迎夏仪式 , 反映了先民顺天应时的天人信仰 。
唐宋时期 , 岳镇海渎之祀也与四时联系起来 。 《旧唐书》载:“五岳、四镇、四海、四渎 , 年别一祭 , 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 。 ……其牲皆用太牢 , 笾、豆各四 。 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 。 ”《宋史》则记载:“立夏日祀南岳衡山于衡州 , 南镇会稽山于越州 , 南海于广州 , 江渎于成都府 。 ”这些隆重而繁复的礼仪 , 不仅反映了古人的世界观 , 也体现出对立夏这一节气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