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老树画画笔下的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立夏非常适宜农作物播种和生长 , 田间劳作日益繁忙
立夏时节 , 温度升高 , 漫山遍野 , 草木茂盛葱郁 , 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 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笺》一书中曰:“孟夏之日 , 天地始交 , 万物并秀 。 ” 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中国人来说 , 立夏是重要的时间节点 , 是农民安排农事生产的重要参照物 。 因此 , 在各地诞生了许多与立夏相关的农事谚语 。 当然 , 我国幅员辽阔 , 同一节气 , 不同的地区气温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 相应的农事活动和农谚也有较大差异 , 但是无论江南还是华北 , 农民朋友都有自己要着手忙碌的农事作业 , 也都有着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望 。
立夏气温升高 , 降水增多 , 非常适宜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 , 因此 , 田间劳作也日益繁忙 。 一些相关的农谚如“立夏前后 , 种瓜点豆”“立夏芝麻小满谷”“立夏种麻 , 七股八杈”“季节到立夏 , 先种黍子后种麻”“清明秫秫谷雨花 , 立夏前后栽地瓜”等 , 反映了立夏前后可以栽种的农作物繁多 , 所以有“立夏乱种田”的农谚 。
除了播种 , 此时农作物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 温暖湿润的天气 , 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也让杂草长得越来越快 , 所以除草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 故民间有“立夏三天遍地锄”的说法 。 还有此时昆虫生长繁殖较多 , 病虫灾害的防治也必不可少 。 所以又有“小麦开花虫长大 , 消灭幼虫于立夏”的农谚 。
立夏前后 , 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 , 但降水不多 , 天气干燥和土壤干旱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 所以适时灌水抗旱也是立夏时节的重要农事 , 故民间有“立夏麦咧嘴 , 不能缺了水”之说 。
此外 , 民间还常以立夏的阴晴测一年的收成 , 认为立夏有雨则庄稼长势好 , 就会有好收成 , 故民谚有“立夏不下 , 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 , 犁耙高挂起”、“立夏无雨 , 碓头无米”之说 。 其实 , 立夏时节 , 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 , 冬小麦扬花灌浆 , 油菜接近成熟 , 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 上半年的收成皆由此时的生长状况而定 , 故有“立夏看夏”之说 。
唐宋时期就有皇帝立夏赐冰的习俗 , 老百姓在这一天则喜喝冰饮
立夏之后 , 天气开始炎热 , 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古代 , 人们很早就学会了将冰块冬藏夏用 , 不仅可以用作降温消暑 , 还可以制作冷饮冷食 。 然而古代采冰、制冰、运冰、藏冰耗时费力且条件苛刻 , 只有朝廷和达官显贵可以做到 , 所以夏日之冰也成为珍贵之物 , 朝廷往往在夏日以冰颁赐官员 。 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夏颁冰 , 掌事 。 ”郑玄注:“暑气盛 , 王以冰颁赐 , 则主为之 。 ”可见早在周朝之时 , 已有赐冰的制度 。 而随着岁时的演进 , “赐冰”逐渐成为立夏之日的一种习俗 。 唐宋时期 , 就有皇帝立夏赐冰的习俗 。 韦应物《夏冰歌》云:“九天含露未销铄 , 阊阖初开赐贵人 。 ”北宋史学家刘攽《末伏》诗曰:“每岁长安犹暑热 , 内官相属赐冰回 。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也记载:“立夏日启冰 , 赐文武大臣 。 ”可见在明代 , 在立夏日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分赐给文武官员已经成为一项传统 。 清代 , 朝廷赐冰则是通过印发冰票的方式 ,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自暑伏日起 , 至立秋日止 , 各衙门例有赐冰 。 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 , 自行领取 , 多寡不同 , 各有等差 。 ”
- |为何故宫屋顶“没有鸟屎”,游客细心观察发现,可能和这三点有关
- |贾宝玉离家出走后,薛宝钗冻死在雪中?“金簪雪里埋”的正确解读
- 季节|立夏·绿树阴浓夏日长| 行律千年——二十四节气微纪录片
- 人物|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化和审美化创造——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收获与期待
- 生活|《我在中国的家》故事4 | ANVITA: 生活是一片海滩:从海滨之城到另一海滨之城
- his|《我在中国的家》故事3 | NAMASTE: MY BLESSEDGUANGZHOU LIFE
- get|今日立夏,这些习俗+养生知识点你都get了吗?
- 空间|“浅夏·蕴聚”2022南塬艺社迎“五一”油画作品展在渭南文房艺术空间开幕
- 邻里|二十四节气|立夏:夏天到了,万物生长
- 社会|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化和审美化创造(聚焦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