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古外之古” , “化入”是基本的门径 , “邂逅”和“唤醒”可以带来创作的激情 , 然而 , 激情褪去后则要依靠某种“回声” , 即某种绵绵不绝的意蕴和精神 。 譬如 , 这种“回声”在《赤壁赋》中可以听到 , 苏轼从历史的洞穴中走出来俯瞰这个世界 , 尽管“哀吾生之须臾” , 却也洞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而又何羡乎?”——从“怀古”走向生命的真谛 , 这大概就是无数艺术家毕生追求的“古外之古”吧 。 (傅秋源 吴博佳)
朱良志 | 说中国艺术中的 “古意”
原创
北京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朱良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本文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 6 期 , 引用 / 转发等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 。
参考注释请参见原文 。
说中国艺术中的“古意”
本文图片
摘 要: 中国艺术以“古意”为崇高审美理想,这“古意”难道就是回望过去、重视传统吗? 从时间角度看,中国古代有两种不同的“古意”:一是时间性的,古是与今相对的概念,过去的历史,历史中显现的权威话语,由权威话语所形成的古法,成为当下创造的范式;一是非时间性的,古不是与今相对的过去,而是超越古今所彰显的人的真实生命感觉 。 中国艺术强调,这非时间的“古意”有两个侧重点,一是为了打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沟通的桥梁,所谓“意与古会”;一是为了归复人的生命真性,这是另一种“复古”——让一颗朴素本真的“古心”复活 。 前者侧重在“同群”,后者侧重在“点醒” 。 传统艺术的创造并非排斥时间性的“古意”,它要在“古外求古”,时间性古意作为一个他者,成为将创造者导入生命真性呈现的非时间境界的前提,“怀古一何深”的传统艺术精神就是其体现 。
关键词: 古意;怀古;时间性
阅读
导引
两种古意
古外求古
意与古会: 与真实自我邂逅
复活古心: 恢复钝化的生命感觉
结 语
一、两种古意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有重视“古”的倾向 。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画贵在“仿”,书重在“临”,篆刻以秦汉印为最高法式,园林以古法为尚,音乐艺术追求俗响不入、渊乎大雅、其声不争、其音自古的境界,等等,这是重视传统的思想在艺术中的投射 。 龚贤诗云:“一条古路有谁往,七尺孤筇偶自携 。 ”唐宋以来的艺术,其实就走在“一条古路”上 。
中国艺术家真是常怀太古心,对高古寂历、古拙苍莽的境界简直到了痴迷地步 。 如在宋元以来的画史中,追求古意成为画家们的普遍趣尚 。 林木必求苍古,山石必求奇顽,山体必见幽深古润,寺观必古,有苍松相伴,山径必曲,着古苔点点 。 又如在园林创造中,不少造园家认为,园林之妙,在于苍古,不能出古意,难为好园林 。 园林的叠山理水中,习见的是路回阜曲,泉绕古坡,孤亭兀然,境界深幽,曲径上偶见得苍苔碧藓,斑驳陆离,又有佛慧老树,法华古梅,虬松盘绕,古藤依偎 。 明顾大典说他的谐趣园:“无伟丽之观、雕彩之饰、珍奇之玩,而惟木石为最古”,他以此为最得园之真趣 。
“古”,当然与时间有关 。 说到“古”,人们自然会想到复古、重视过去、崇尚传统等 。 但是,传统艺术观念中“古”的内涵很复杂,人们所说的“高古”“古朴”“古雅”“古澹”“简古”“浑古”“古拙”“苍古”“醇古”“荒古”“古秀”等概念,都不是“复古”可以概括的,不能仅从回归传统、重视古法上来理解“古”的追求 。
- 草鱼|让钓鱼人憎恶的“趴地虎”,为何卖到60多元一斤?它有什么价值?
- |闫红说|李商隐的长安一夜情
- 上海市|上海福利院“老人假死事件”调查:荒诞背后,是人性逐利的必然!
- |8个心理暗示小技巧,懂心理的人力让你玩转职场和生活。
- |《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强推“游刃职场”这部分
- |职场上,能力越高的领导,越瞧不上这4种员工,你中招了没?
- |清产核资审计的工作步骤【众致财税】
- 灵狐|成王败寇的KPL,让人唏嘘不已的退役选手,你最惋惜哪一位呢?
- 裁员|在上海打工找工作,这几个好厂不要错过,一定有你想进的工厂
- 饵料|厨房里就有的这些材料,只要处理用到位了,大鱼一点也不难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