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望,安慰才有可能

|有希望,安慰才有可能
本文图片

◎苗炜
【|有希望,安慰才有可能】2017年 , 乌得勒支合唱节 , 四支合唱团演唱全部150首《诗篇》 , 学者叶礼庭受邀在演出间歇做一场演讲 。 他演讲的主题是关于正义的 , 但和观众在一起看唱诗班的演出 , 让他发现了另一个主题 , 那就是“安慰” 。 接下来的几年 , 他把“安慰”当作一个项目 , 2020年3月 , COVID-19让世界陷入巨大的困境 , 叶礼庭出版了他的书《论安慰》 , 讲述了那些能给人带来安慰的艺术作品 , 包括阿赫玛托娃的诗、加缪的小说、马勒的音乐和格列柯的画作 。
《诗篇》
叶礼庭说 , “安慰”这个词已经失去了曾经植根于宗教传统的含义 。 追求成功的文化不太关注失败或死亡 , 安慰是给失败者的 。 古人和现代人都有一种悲剧感 , 我们都承认 , 有些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有些状态我们无法恢复;有些伤疤可以愈合却不会消失 。 然而 , 面对入侵我们意识、框定我们生活的喧嚣时代 , 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自我控制 , 看看前人曾得到和给出的安慰 , 让我们的内心更有韧劲 。
叶礼庭最先谈到的文本还是《诗篇》 , “我纵使走过死亡的幽谷 , 也不怕遭害 , 因为你与我同在 , 你的杖和竿带给我安慰 。 ”面对痛苦和损失 , 安慰有啥用?叶礼庭说 , 有希望 , 安慰才有可能 , 生活对我们还有意义 , 希望才有可能 。 犹太教和基督教拒绝接受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受苦和死亡 , 安慰正依赖于这种信仰 , 因此“安慰”不可避免的是一种宗教思想 , 即便给予我们希望的意义可以是非宗教的甚至是反宗教的 。 宗教有很多功能 , 其中一个是安慰 , 解释为什么人类会受苦和死亡 , 以及为什么尽管存在这些事实 , 我们仍应该生活在希望中 。 笛福有一本小说叫《瘟疫年纪事》 , 主人公穿行于瘟疫中的伦敦 , 他的精神支柱就是《诗篇》第91章 , “你必不怕黑夜的惊骇 , 或是白日飞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 , 或是午间灭人的毒病 。 虽有千人仆倒在你旁边 , 万人仆倒在你右边 , 这灾却不得临近你 。 ”
“我们在巴比伦河边坐下 , 一想到锡安就哭了 。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 ”这是《诗篇》第137章 , 它以悲叹开始 , 以诅咒结束 。 它提醒现代的犹太人他们与祖先的关系 , 理解那些被赶出家园的人的持久愤怒 , 北美殖民地和加勒比种植园的黑奴也能明白其中被掳之苦 , 《诗篇》是被奴役的人们唱圣歌的来源 , 创造了美国黑人教会强大的福音传统 。 《诗篇》的权威不仅在于表达悲伤 , 还在于表达愤怒 。 其创造者是和我们一样的男女 , 他们知道放逐和失去是什么滋味 , 他们知道绝望和孤独是什么滋味 , 两千年来 , 无数人都有过同样的感受 。 他们要求上帝解释现实世界与他们所希望的世界之间无法容忍的差距 , 他们问 , 正义为何迟迟不来 , 但他们断言自己知道何为正义 。 在世俗化的现代世界 , 像《约伯记》和《诗篇》这样的古老文本仍然具有安慰的力量 。
奥勒留《沉思录》
来看看俗世之人 。 奥勒留 , 我们在电影《角斗士》里见过这位罗马皇帝 , 白天他跟他的将军们讨论作战部署 , 晚上他在营地中给自己写点儿东西 。 他在战役中的所见所闻让他心中不安 , 他看到一只手或一只脚被肢解 , 或者一个头被砍下来时 , 他骑马经过燃烧的村庄时 , 尸体的恶臭留在他的外衣的皱褶里 , 他检阅军团时 , 也难以忍受士兵身上的臭味 。 晚上睡不着 , 他在莎草纸上写字 , 不是用拉丁文而是用希腊文 , 这是他的告解室 。 “每天开始时告诉自己:今天我将会遇到干扰、忘恩负义、无礼、背叛、恶意和自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