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郁:废墟之上|天涯·新刊( 四 )


取今念古 , 是近代许多小说家的一种审美趣味 , 每个人的兴奋点大为不同 。 施蛰存写《鸠摩罗什》 , 以弗洛伊德的观念为之 , 里面不乏幽默与戏谑 , 词语背后乃是现代意识 。 姚雪垠更聪明一些 , 从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那里借来经验 , 《李自成》就有现实主义的元素在 , 虽然讲述的是明末故事 , 但画面却经过了新文学理念的沐浴 。 历史小说怎么写 , 与作者的精神背景与知识背景有关 。 凌力的《少年天子》有清史习得的痕迹 , 多少受资料的限制 , 但于狭径里也能拓出新路 。 《清明上河图前传》里的北宋风云 , 带有《水浒传》与《神雕侠侣》的风韵 , 山高水长 , 野径生树 , 可以演绎的空间很多 。 老林为何不取写实之境 , 而走旧小说写意之途 , 其中有价值取舍也说不定 。 我觉得也许是受到宋代绘画风格影响 , 写意当能传神 , 笔端带有风情吧 。
老林是个痴人 , 对于诗文与绘画 , 不乏沉醉其中的笔调 。 你会感觉他一直沉浸在远去的时光里 , 于灰暗里打捞着一线光明 。 这光明虽然弱小 , 但抚慰了读者的心 。 许多年来 , 他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 我们看他的自述 , 就能够感受几分苦意:
记得三十多年前 , 我撰写《齐白石传》 , 三十多万字 。 白天上班 , 深夜十二时起床 , 写到第二天早上五时 , 之后 , 跑步到天安门 , 尔后坐公交回到东单二条的家 。 整整花去二十九个夜晚 。 而写这部书的“前传”时 , 近五十万字 , 我花了两年半时间 。 其间的艰辛、困顿 , 难以言说 。 真的是:“都云作者痴 , 谁解其中味 。 ”
如此说来 , 在自我燃烧的时候 , 是可以与古人神遇的 。 这是老林的期盼 , 说他是寻梦之人 , 也不无道理 。 小说最难得的 , 是对于赤子之心的描摹 , 在张择端身上 , 有古代艺术家可贵的品格 , 寻找那神异的美 , 也无意中丰富了作者自己 。 我总觉得 , 写作之于老林 , 乃精神的游走 。 现实不能解决的难题 , 却在文字世界里得以克服 。 在张择端的影子里 , 有老林这代人的苦乐 , 古人的心事未必不是今人的心事 , 穿越古代的人 , 总能看到别人未遇见的光景 。
孙郁 , 学者 , 现居北京 。 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文字后的历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