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华|陆建华丨新子学”随想

自从方勇先生于2012年10月2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新子学构想》一文 , 率先提出建构新子学的设想以来 , 关于新子学的讨论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 但是 , 绝大多数讨论都只是表达对方勇先生的支持 , 缺乏实质性价值 , 使得关于新子学的讨论到目前为止依然只是学术界的一个“话题” , 而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现 。 其中 , 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方勇先生及其拥护者没有给予新子学以准确的界定 , 从而使得学者们无法立足于新子学概念建构出新子学 。
回到传统子学概念
方勇先生所言的新子学概念无疑是从子学概念而来 , 我们认为要想准确界定新子学 , 就得从子学概念说起 。 关于子学概念 , 学术界有两种说法 , 一种是传统的子学概念 , 一种是冯友兰先生所言的子学概念 。 我们先来看传统的子学概念:“一指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学术之总称 。 一指研究诸子思想的学问 , 内容包括对诸子及其著作的研究 , 佚子、佚书的研究 , 历代学者研究诸子的研究等 。 晋以后 , 诸子学的研究对象有所扩大 , 包括后世的著名哲学家在内”(严北溟:《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 。 由这个定义可知 , 传统的子学概念有两层含义 , 相应的 , 建基于子学概念的新子学也应该有两层含义 。 当子学“指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学术之总称”时 , 新子学就应该指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 , 也即指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当子学“指研究诸子思想的学问” , 并且在晋代以后泛指研究历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的学问时 , 新子学就应该指当今学者研究先秦诸子乃至历代诸子的学问 。
陆建华|陆建华丨新子学”随想
本文图片

接下来 , 我们再看冯友兰先生对于子学概念的界定 。 冯友兰先生在其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中 , 将中国古代哲学划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 , 认为从春秋到汉初属于子学时代 , 由董仲舒开始到清代属于经学时代 。 其所谓子学乃是指先秦至汉初诸子之学 , 相当于传统子学的第一层含义:“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学术之总称 。 ”与此相应 , 新子学就似乎应该指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 , 也即指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 。 可是 , 由于冯友兰认为“子学的建构‘以我为主’ , 无所依傍 , 属于‘无中生有’ , 因而是‘创构’” , 这是子学与经学在哲学建构意义上的本质区别 。 这意味着 , 新子学应该是指当今的哲学家、思想家在不利用任何哲学或思想资源的情况下所建构出来的新哲学、新思想 。
考虑到自从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以来 , 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所建构的哲学、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利用已有的哲学或思想资源 , 无一例外 , 因而都不属于“无中生有” , 都不属于“创构” , 都不具有子学性质;而当今哲学家、思想家在建构其哲学和思想体系时 , 同样无一例外都利用了现有的哲学和思想资源 。 这意味着 , 倘若从冯友兰先生关于子学的定义、理解出发来定义新子学 , 那么新子学概念就只能是一种说法 , 不具有现实价值 , 不具有可行性 。 这样 , 我们要界定新子学 , 还得回到传统的子学概念 。 如上文所述 , 立足于传统的子学概念 , 我们可以把新子学界定为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当今学者研究先秦诸子乃至历代诸子的学问 。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然而 , 仔细考究上述关于新子学的定义 , 又似有不妥之处 。 如果把新子学界定为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 , 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 , 那么 , 不仅立足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建构出的哲学和思想属于新子学 , 立足于西方哲学、西方思想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建构出的哲学和思想也属于新子学 。 这样 , 新子学就不仅有可能失去“中国底蕴” , 还有可能失去“中国特色” , 从而成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多少本质关联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