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人物图寿字纹碗(修复前后)
本文图片
清雍正仿哥窑大碗(修复前后)
相较前辈艺人 , 包括杨蕴在内的文物修复师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 随着与国际的接轨 , 新旧不同修复理念的冲撞 , 新的修复形式层出不穷;面对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 如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 , 探索新材料、新技术 , 为古陶瓷修复技艺注入新活力也是杨蕴他们亟待思考的;文物修复技艺的习得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守也令从业者寥寥 , 行业依然面临人才培养和传承人断档的困境等 。
而新的机遇也是前所未见的 ,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文博热”的不断升温 , 文物修复技艺越来越成为一门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复合性技能 , 优秀文物修复师的稀缺使他们从过去籍籍无名的幕后工作者成为当下备受追捧的“文物医生” 。
随着古陶瓷修复理念的不断变化 , 修复师们不再强调修复器物的“完美无瑕” , 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在最大化保存文物信息的同时 , 还能尽力恢复文物本来的样貌 。 “我们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 不能随国际主流修复理念唯命是从” , 杨蕴说 , “毕竟瓷器是中国的古董 , 中国人更懂得如何修复它们 。 ”
视频:张力程谈用科技手段量化评估修复效果和修复方法(00:58)
当年20岁不到的小姑娘转眼已经到了超过当年师傅带她时的年纪 。 2011年 , 她带了现在的学生张力程 。 80后学设计出身的张力程比他的老师和师祖辈更具“艺术”气质 , 也更关注审美本身 。 古老的文物修复技艺历经数代相传 , 他们这一代应该肩负起哪些使命?张力程显然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 他一直在思索 , 如何借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 , 把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技艺进行量化 , 能去量化评估修复效果和修复方法;其次是在修复理念方面的考量 。 “之前老师傅更多的是想把器物修得“完美无缺” , 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技艺的进步和发展 , 但是在现在主流的博物馆机构之外 , 是否还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方式去展现陶瓷器的残缺美呢?”张力程说 , 比如是否可以在瓷器缺损的地方补配玻璃或者别的材料 , 他觉得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方式 。
对话|古陶瓷修复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蕴
师徒相承六十载 , 技艺不灭
澎湃新闻:你从1989年进入上博从事文物修复至今已经30余年 , 当初是什么契机令你走上文物修复的道路 , 尤其是从事古陶瓷的修复?
杨蕴:上海博物馆1958年成立文物修复工场 , 1989年在黄仁生的带领下 , 成立文物修复研究室 , 我正好在这一年进馆 。 当时的文物修复研究室以青铜器修复为主 , 我原来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是学习金属工艺造型的 , 所以进馆后理所当然跟随黄仁生老师学习青铜器修复 。 在经过四年学习之后 , 研究室的陶瓷修复要扩大规模 , 蒋道银老师想挑选年轻的学生带教 , 我的第一任老师黄仁生觉得我的个子比较瘦小 , (青铜器修复经常需要接触一些大型的器物) , 对色彩又特别敏感 , 从事陶瓷修复更能发挥所长 , 就将我推荐给蒋老师 。 1993年 , 我开始跟随蒋老师学习陶瓷修复 , 那一年我也才23岁 。
本文图片
古陶瓷修复部旧照
- |博物馆文创——古老文物变“生活密友”
- 孔方兄|蚂蚁庄园孔方兄答案 在古代孔方兄是哪种物品的代称是钱吗?
- 金缕玉衣|苏博:古玉,古玉
- 木乃伊|木乃伊棺如何修复?大英博物馆用视频解密
- |山东手造丨麦秸画:一把刻刀点“草”成画 让古老艺术重焕光彩
- |“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正式亮相 助力“历史文化名城”
- 古籍|古籍损毁的常见原因
- |留下古人对文化的敬畏,四川自贡画家代智刚为家乡仅存的五座字库塔画像
- |为何故宫600年不倒?撬开故宫地砖发现秘密,来看古代匠人的智慧
- |粤博上新!宋元明清珍贵古琴齐齐亮相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