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残本《全蜀诗汇》是伪书‖李思婧 吴洪泽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历史文化】残本《全蜀诗汇》是伪书‖李思婧 吴洪泽
本文图片

|【历史文化】残本《全蜀诗汇》是伪书‖李思婧 吴洪泽
本文图片

残本《全蜀诗汇》是伪书
李思婧 吴洪泽
《全蜀诗汇》是清张邦伸所辑的一部清代诗歌总集 。 张邦伸(1737—1803) , 字石臣 , 号云谷 , 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人 。 肄业锦江书院 , 与绵竹李调元雨村、崇庆何明礼希颜、成都张翯鹤林、内江姜锡嘏尔常、中江孟邵鹭洲号“锦江六杰”(清杨懋修《李雨村先生年谱》) 。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 , 历知河南襄城、固始县 , 归养老母 , 专意著述 。 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53有传 。 据钱栻《张云谷太翁传》载:“所著述者《光郡通志》六十八卷、《固始县志》二十六卷、《云栈纪程》八卷、《锦里新编》十六卷、《绳乡纪略》十二卷、《西园唱和集》一卷、《热河纪行草诗》一卷、《云谷诗钞》八卷、《云谷文钞》四卷 , 所选辑者有《汜南诗钞》四卷、《唐诗正音》十卷、《明诗七律选》二卷、《全蜀诗汇》十二卷、《地理正宗》八卷、《排律韵荟》四卷、《维桑集》四卷” , 堪称广汉著述名家 。 所辑《全蜀诗汇》在当时也有一定影响 , 不过由于书板毁于火 , 渐致散佚不存 , 各图书馆收藏也仅见所谓的残稿本存世 。
先君子辑有《全蜀诗汇》 , 自国初及乾隆己卯以前蜀先辈诗 , 搜罗甚富 , 计十六卷 。 刻于固陵 , 板毁于火 , 只存一部 , 为渔璜弟携入都门 , 拟稍有余资为重刻计 。 此其最初原本也 , 存之家塾 , 子弟其谨藏之 。 怀洵谨识 , 道光十二年四月朔 。
|【历史文化】残本《全蜀诗汇》是伪书‖李思婧 吴洪泽
本文图片

残本《全蜀诗汇》
不过 , 此跋内容有可疑处 , 未可全信 。 其一是称《全蜀诗汇》“计十六卷” , 又称“此其最初原本也 , 存之家塾” , 此稿既未分卷 , 何以知其为十六卷?且张邦伸自撰《云谷年谱》 , 明确记载“(乾隆四十二年)秋 , 选辑《全蜀诗汇》十二卷”;李元《云谷张公墓志铭》、钱栻《张云谷太翁传》、嘉庆《四川通志》卷187等均著录为12卷 , 无作16卷者 。 其二 , 所称《全蜀诗汇》录“自国初及乾隆己卯以前蜀先辈诗” , 也与事实不符 。 如嘉庆《四川通志》卷200载李调元《蜀雅》与张邦伸《全蜀诗汇》均收张翯诗 , 而张翯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 , 晚于乾隆己卯(二十四年 , 1759)10年 , 与“己卯以前蜀先辈”之说不合 。 如果按科第年计算 , 则张翯进士及第于乾隆庚辰(1760) , 晚于乾隆己卯1年 , 也不相合 。 其三 , 跋称“刻于固陵” , 不仅与《云谷年谱》所载于固始知县任上“选辑《全蜀诗汇》十二卷”不合 , 也与《雨村诗话》所谓“云谷在固始时刻《诗汇》”之说不合 , “固陵”显为“固始”之误 。 问题是固始知县为张邦伸终任 , 李元撰墓铭题称“皇清诰授文林郎、知河南固始县事云谷张公” , 即可为证 。 作为人子 , 张怀洵不应误记其父卒官所在 , 殊为可疑 。 其四 , 跋称“板毁于火 , 只存一部 , 为渔璜弟携入都门 , 拟稍有余资为重刻计” , 张怀渭(字渔璜)生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 , 见《云谷年谱》) , 其携仅存的一部刻本入京 , 当在嘉庆六年(1801)乡试中举之后 。 是则在嘉庆六年 , 甚至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之前 , 《全蜀诗汇》均未重刻 。 而李调元《雨村诗话》、张沆《蜀诗略》均曾称引《全蜀诗汇》 , 嘉庆《四川通志》、嘉庆《华阳县志》也曾引用 , 其所据当为张家仅存之刻本或稿本 。 然诸书引文与残稿本颇多差异 , 刻本与稿本之间 , 不仅卷次分合不同 , 其内容也大相径庭 , 不免令人疑窦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