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汝昌的岁华晴影,用随笔对人生的一次回望( 四 )


记得似乎是曹子建说过一番比喻:须有美人南威之色 , 方可以论姿容;须有宝剑龙渊之利 , 才堪以议断割 。 每诵其言 , 辄生愧心 。 又闻《文心雕龙》著者刘彦和大师曾说:“夫麟凤与麏雉悬绝 , 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 , 青眸鉴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 , 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 , 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徵 , 谬乃若是;文情难鉴 , 谁曰易分?”雪芹是麟凤珠玉 , 是龙渊南威 。 ——而我是个大俗人 , 大陋才 , 大卑识 , 大禄蠹——我会有资格来对雪芹说长道短吗?
岂非笑谈 , 岂非神话?
实实愧煞人也!
说到这一层 , 就须识得雪芹和他的书 , 具有几个层次的巨大的悲剧性 。 一是雪芹这个人的遭遇的悲剧性 , 怀才沦落 , 不为世容 。 二是他的书的悲剧性 , 那为了千红万艳同悲一哭的博大思想襟怀 , 却被伪续者篡改歪曲而成为一男一女、哥哥妹妹的“爱情不幸”“姻缘未遂” , 才子佳人 , 被“小丑”拨乱破坏了的大俗套 。 三是此人此书的身后命运的悲剧性 , 第一流大学者、高人卓识 , 不屑不肯来为之研讨论著 , 却把“红学”的责任落到了像我这样不学无术之人的手中笔下 , 由白日青眸 , 而鲁臣宋客……呜呼 , 岂不愧哉 , 岂不悲哉!
知愧 , 知愧 。 这愧 , 是为了自励自勉 , 努力提高与充实自己 。 龙渊南威 , 这辈子是无望了 , 但还妄欲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 。 所以这愧 , 并不由此而生悔 。 这道理是明白无误的 。
知愧 , 不悔 , 无“矛盾”可言 。 知愧是为了鼓舞自己不断努力 , 使可愧者逐减 , 也为了与那处心积虑挤抑于我的比赛“本钱” 。 不悔 , 是为了增强勇气与体魄 , 以便抵挡那些与日俱增的明枪暗钺 , 承当伤害 。 两者都是积极的 , 友人说我“竞技状态”总是良好 。
但近来 , 不时传来各地友好的关切的声音 , 有的说:“读过某刊 , 时有与您毫无干涉的事 , 也会贼贼咕咕地捅一刀” , 表示慨叹 。 有的说:“请多珍重 , 一些不入耳的话 , 不必多往心里去 。 ”我着实感动 , 感激他们的不敢明言多言而又不忍不言的苦心蜜意 。 我拿什么来报答这些善良的心田呢?
可怜 , 没有别的 , 还只是四个平常的字:知愧 , 不悔 。
鲁迅先生当年也说过一段话 , 大意是:世界是大家的 , 不是谁一个独占独霸的 , 我也要来逛逛——“潇洒”一回 , 咱有这权利 。
我们中华汉字奥妙无穷 , 悔是“每”加上“心” , “每”加“日”为“晦” , 加“雨”为“霉” , 这都让人不起快感好感 。 那么 , 悔的心情应是黯然低沉的了;但是 , “每”加“文”为“敏” , 加“?”为“毓” , 却是吉祥繁茂的境界 。 “每”加“木”为“梅” , 加“水”为“海” , 那就更是不黯淡不低沉 。 我是决意不悔的 , 但万一有朝一日被逼得非写“悔书”不可时 , 那个“竖心”里也会隐藏着木和水 , 只觉寒香挺秀 , 浩荡汪洋 , 还是光明磊落 。 “红学”的本来境界 , 即是如此 。 是以悔与不悔 , 总归是如木长春 , 似水长流 , 不枯不涸 , 因为真红学是永恒的生命 , 无尽的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