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得流油|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海德格尔从《道德经》中的無中体会到天道与人道的存在与存在者“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既知其子 , 复守其母 , 没身不殆 。 学而思 , 演进到学而知 。 确实如此 。 教比学难得多 。 海德格尔认为是“天道”的运行 , 以至于澄清 , 最终能将存在者带入光明 , 而在静息之中的微动 , 能使存在者得以存在” 。 学生遇上什么样的老师 , 就像丈夫娶到什么样的妻子一样 , 全凭一个人的福分与两个人的缘分 。 读一本好书 ,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歌德
富得流油|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文章图片

富得流油|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文章图片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富得流油|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文章图片

富得流油|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文章图片

富得流油|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文章图片
刘先银题写书名《经典沐心》
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人充满劳绩和劳扰 ,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 复守其母也
人充满劳绩和劳扰 ,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 这大地就是人类的无极圣母 。 最激发思想的事是我们至今还尚未思 。 当我们正在思的时候 , 我们渐知去思意味着什么 。 但是 , 如果我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 那么 , 我们就必须准备学而思 。一旦我们让自己涉身这样的学而知 , 我们就已然承认自己还无能去思 。
老子归元章第五十二
老子曰:天下有始 , 以为天下母 。
既得其母 , 以知其子;既知其子 , 复守其母 , 没身不殆 。
塞其兑 , 闭其门 , 终身不勤;开其兑 , 济其事 , 终身不救 。
见小日明 , 守柔日强 。 用其光 , 复归其明 , 无遗身殃 , 是谓袭常 。
【意译】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元始 , 这个元发始就是无极圣母 , 它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总根源 。 既然找到了元始这个无极圣母 , 就可以知晓终极这个太极之子;既知晓终极这个太极之了 , 就该复归元始 , 终生守孝无极圣母 。 若如此 , 就是没有肉身的时候 , 元神真我也不会危殆 。
堵塞眼耳鼻口之孔窍 , 以减少嗜欲;关闭其意念的天门 , 以减少妄想;终身不须过份的勤于务事以免劳绩和劳扰 。 如果开启眼鼻口之孔窍和意念的天门 , 去周济世事人物 , 终生将不可救药 。
能够察见微小的事理叫做明智 , 能够保守柔弱的心态叫做强大 。 既要运用智慧之光去周济世事俗务 , 又要复归元始 , 经常守孝无极圣母 , 以让心灯常明 , 而不要遗留祸殃于自身 , 这是为了体质真常 。
刘先银逻辑分析:“人充满劳绩和劳扰 ,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这大地就是人类的无极圣母
归元归真常 , 真常指真心 , 真心为九窍之王 , 万法之宗 , 越古今而不坏 , 沿袭遗传千古不变 , 不改 , 常久 , 因此老子又称之为袭常 。 只有道和合于心才是真 , 才能久常 , 所以又可称真常 。 人被称作能够思考的存在者 , 确实如此 。 人是理性的动物 。 理性 , ratio , 就包含在思中 。 作为理性的动物 , 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 。 可是 , 情况也许会这样:他想思 , 却不能思 。 更有甚者 , 当他想思时 , 由于所欲太多 , 反而所思甚少 。 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意义上是能思的 。 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