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得流油|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四 )
一个正在学造柜子的家具学徒 , 可以为例 。 他的学而知不只是实践 , 去获得使用工具的熟巧 。 他也不仅仅是积累有关他要打造的东西通常款式方面的知识 。 如果他真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细木工 , 他必须使自己适应木头 , 对各种不同的木料以及潜伏在这些木料中各种不同的形式了然于胸 , 好像木头及其隐藏着的丰富本性透入了人的栖居 。 事实上 , 这种与木头的关系 , 正是维持整个木工技艺的东西 。 没有这种关系 , 技艺就只是不必要的附加作业 , 而任何技艺活动也都将取决于商业的考虑 。 每一项手艺活 , 一切人类营生 , 都始终处于这样的危险中 。 写诗并不比运思更能免于这种危险 。
一个木工学徒学而知时 , 能否适应木头及其他木质东西的本质 , 显然取决于能够指导他如此这般的某个教师的在场 。 学而思 , 演进到学而知 。 确实如此 。 教比学难得多 。
孔子曰:不知命 , 无以为君子也 。 不知礼 , 无以立也 。 不知言 , 无以知人也 。
孔子说:“不懂天命 , 不能做君子;不懂礼仪 , 不能立身;不懂言谈 , 不能理解人 。 ”
孔子曰:不知 , 命无以为君子也 。 不知 , 礼无以立也 。 不知 , 言无以知人也 。
孔子说:没有智慧 , 不可能承担君子的使命;没有智慧 , 不可能建立社会正常的秩序;没有智慧 , 不可能产生使人智慧的言论 。 我们深知此点;但我们很少思过此点 。
为什么教难于学?这并不是因为做教师必须腹笥宏富 , 常备不懈 。 教难于学 , 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 。 实际上 , 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 , 而非旁的什么东西 。
因此 , 教师的行为常给人这样的印象 , 我们从他那里真的什么也没学到——假如我们现在自动把“学”仅仅理解为获得有用的信息的话 。 教师只是在这方面领先于学生 , 那他要学的东西可就比他们多得多了——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 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 。 教师对他的材料比那些前来学而知的人对他们的材料更加没有把握 。
如果教者与学者之间的关系是本真的 , 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万事通式的权威或代理人式的权威的一席之地了 。 所以 , 做一名教师仍然是件高尚的事 , 这与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教授 , 全不相干 。 今天 , 所有事情都一再降格以求 , 比如用商业利润来衡量一切 , 再没有人想当教师了 , 这可能是因为这件高尚之事及其高度所致 。
可能这种不愿与那促我们去思的最能激发思的东西有关 。 我们必须凝目于教学之间这种本真的关系——如何学?关键是如何教?刘先银逻辑解析说:人充满劳绩和劳扰 ,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 复守其母也 。 复守其母 , 没身不殆 。 这大地就是人类的无极圣母 。
文章图片
赵朴初书法作品:美意延年
刘先银逻辑解析:人充满劳绩和劳扰 ,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 复守其母也
处处城乡庆上元 , 烟花灯火表心欢 。
天寒难锁新春意 , 炉暖宜烹白玉丸 。
——东方骏《鹧鸪天·庆元宵》
诗词绝不是野有蔓草惹灰尘的斑驳字迹 , 而是“淑气催黄鸟 , 晴光转绿萍”的饱含灵性、生机勃勃 。 中国诗词经典传承 , 许多诗友可以拭去了诗词的灰尘 , 突然触摸到它穿透历史的骨骼与深情 。
诗词 , 从小学生到大学的教授 , 从农民到工人 , 小孩子凭着胜人的记忆力和未经世事的单纯在诗词里游走 , 年长的人遍历世事又在诗词里咀嚼况味回归本真 。 以一字为关键字“月”吟诗 。 《诗经》里《七月》微笑着说: “七月在野 , 八月在宇 , 九月在户 ,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时 , 想必不少人都彻底献出了自己的膝盖 。
- 少点|刘先银作品《注目礼的意蕴》致敬经典:通往幸福的喜悦-彼黍离离此何人哉
- 生活|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注目礼的意蕴》32自22吾19我:百姓皆谓我自然
- 生活|刘先银经典点说《注目礼的意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古代曾被骂“下九流”的2种职业,如今备受追捧,从业者富得流油
- 元亨利贞@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 观点评论|刘先银经典点说剧本与小说《注目礼》时间哲学:管住情绪,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 富得流油@老年间,骗术最高的境界莫如“师姑钓”,一旦上钩,必定财色兼丢
- 意蕴|刘先银经典点说:《注目礼的意蕴》目之以为鼎: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
- 刘先银|刘先银序言:贾育平摄影《不易忘却的光影》纪录东方《艺和色》对话韦艺和
- 传统|刘先银经典点说景喜猷书法书贵瘦硬方通神,黄庭坚赋予了草书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