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 ,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人琴俱亡》一、文言知识1、一词多义亡:而子敬先亡(死) 亡羊补牢(丢失)今亡亦死 , 举大计亦死(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 没有)已:此已丧矣(已经)惧其不已(停止)已而夕阳在山(不久)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 , 钩画了了(清清楚楚)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以为妙绝(极点)沿溯阻绝(断)群响毕绝(消失)2、文言句式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 。何以 , 即以何)二、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时王子猷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
第一句写了弟弟子敬先亡 , 然后写子猷通过“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已经死了 , 但其说话时语不悲伤 , 给人们留下疑团;去奔丧的途中 , 子猷一路不哭 , 更加加深疑问;待盗悼念时 , 通过写子猷掷琴 , 表现了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 , 结尾“月余亦卒” , 使我们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对“子敬先亡不悲痛” , 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 , 到那时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全文基调低回 , 以不悲更突出其悲 。
三、结构内容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丧不哭; 取琴弹 , 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良久 , 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四、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 , 主要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 , 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 , 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 , 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
子敬先亡、子猷问丧、子猷奔丧弹琴、子猷掷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节均展示得淋漓尽致 , 在情节的展示中 , 子猷痛悼爱弟的形象入木三分 , 深入人心 。而子猷睹物思人 , 物是人非 , “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凉 , 令读者唏嘘扼腕 , 感叹世事无常!《小石潭记》一、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 , 有“感到”“觉得”之意) 山水之乐(乐趣) 醉能同其乐(欢乐)道:伐竹取道(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 表承接 , 不翻译) 必以情(以 , 按照) 何以战(凭、用、靠) 以其境过清(因为)为:为坻(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 对)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蔓:青树翠蔓(蔓:茎蔓) 不蔓不枝(蔓:牵牵连连)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斗 , 名词作状语 , 像北斗七星那样;蛇 , 名词作状语 , 像蛇爬行那样)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 , 以……为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 名词作状语 , 向西)二、整体感知《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
作者寓情于景 , 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 , 往往借景抒情 , 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 ,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 即景抒情 , 托物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