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科学哲学带给我们的启示:少谈信仰,避免先入为主( 二 )
古代人不明白刮风下雨的天气原理,便要拜神,今天我们虽然有了天气预报,但是有的不确定性是没有办法计算和预测的。在各个行业,都还广泛存在着各种“迷信”,运动员非要垫某种类型的鞋垫,赛前的特殊的动作,喝水用什么样的杯子……每个人都有点自己的“小迷信”。而这种莫名其妙,不讲逻辑的信念,科学是给不了你的,说科学是自己的信仰,本质上还是迷信。
这就是“聪明的思考者没有信仰”的真实含义,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仅仅是分析问题的时候,信仰的意义才是独特的),如果你想要避免陷入某种程度上的迷信,你就必须抛弃掉死死坚守一个方法论的思维。科学不是封闭,而是开放。
库恩分析科学哲学的思路,还给了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启发,波普尔和汉森都在寻找一个客观标准,最终走进了死胡同,而库恩却发现可能并不存在这样的标准,可以看到:如果你的思路无法推进,那肯定是入手点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元素。
比如国内的抄袭问题,一直彼落此长,屡禁不止,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件,我们总会归因于创作者的素质和道德。某些人确实是道德问题,明明已经被法院判决为抄袭(要知道抄袭能被法院判决是很难的,因为很难界定),钱都赔了但还是一口咬定自己没抄;直接挪用他人的故事核心架构,却用所谓融梗混淆视听。
但也有不少的时候,很多堂而皇之的抄袭,其实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很多综艺抄袭节目模式,是因为受到限制,没有办法进行版权交易,那就只有先抄来用了,如果被告上法庭了,赔钱就是。
很多人可能会问,制片方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找人搞原创呢?没错,制片是很有钱,搞原创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这个节目是不是会受欢迎,受到很多人欢迎后会不会因为其娱乐性太强被禁……为了稳妥起见,让钱好好的生钱,投资人都会选择那些已经被证明成功的模式。这才是行业内的人行事的真实逻辑,没有人生来就是道德败坏到以作恶为乐,其后的利益考量,才是其动机所在。
文章插图
理论从来不“指导”实践。
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的反思,不仅限于“什么是科学?”这个最基础的问题,他们对一些具体概念的思考,也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比如,对于心理学中的潜意识,很多人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潜意识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是人格中实实在在的一部分,由此,往往会得出类似我们被潜意识控制的结论。
阿尔贝·雅卡尔在《献给非哲学家的小哲学》中对这个问题做了很不错的阐述,所谓潜意识,是科学领域典型的把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的体现,潜意识作为一种偶然性的调和剂,被用来解释那些用常用的心理学工具无法解释的心理现象,帮助我们完善对于人的心理的认知框架。
但是,很多人却将这种偶然性的作用过度的夸大了,按照阿尔贝的原话:偶然性成为了活跃在状态转变过程中的演员。这些人显然忘记了,潜意识不过是人自己发明的一个含有心理要素的名词而已。
对于这种思维,我们不妨称之为实体化,很多原本并不存在的一个思维概念,被当做了一个实体,自然会引发更加错误的推论。比如,表达能力不是实体,知识的积累才是其本质。
另一个我们思考时常犯的错误,是先入为主,比如,以胡夫金字塔高度的十亿倍刚好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赞叹金字塔有多神奇,这便是典型先入为主。为什么非要是高度,不是宽,不是底部周长?为什么非要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是地球到月球到水星天王星的距离?可以看到,说这话的人不过是精心挑选了两个数据联系起来而已,其实金字塔并没有那么“神奇”。
- 胡曹&一个真正厉害的人,懂得“空杯理论”
- 李之仪&北宋词人李之仪,这十首词作,暗含处世和人生哲学,读懂受用一生
- 科学界!摒弃权威意识, 不断创造奇迹
- 哲学|不确定时代,我们需要哲学
- hr|北大毕业生面试被拒,HR:真的不缺研究生,你有北大本科学历吗
- 孔子$被质疑6500多年的《易经》,如今证实是科学?科学的尽头是什么?
- 数学@他首次提出平行线可相交理论,却惨遭质疑,去世12年后才被证实
- 名剑$古代著名的铸剑师用活人铸剑,你以为因为迷信?科学家已给出答案
- 知性#人生哲学中对感性、知性的探讨
- |孩子成绩好等于优秀?这个理论大错特错,甚至会让孩子失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