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科学哲学带给我们的启示:少谈信仰,避免先入为主( 三 )


这两种典型的错误思维,不管是实体化还是先入为主,其本质都是一样,那就是一种高傲的理论态度:所谓用理论“指导”实践,将事物分解得面目全非,最终得出一些看似很高维实则错误百出的结论。
理论本身的作用,其实是很有限的,比如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美国精神病学会有一本权威的指南,叫做DSM,这份指南最早问世于1952年,对各种精神障碍做了详细权威的描述和诊疗建议,但仍然不断的在更新,最新的版本于2013年发布,称为DSM-V或DSM-5,反复地修订说明心理学家与时俱进、保持开放态度的同时,也证明了另一个事实:这个玩意儿,其实并不怎么靠谱。
理论|科学哲学带给我们的启示:少谈信仰,避免先入为主
文章插图
既然所谓的理论效果如此有限,我们为什么还要有这些东西呢?一句话,为了给我们的行动提供启发。心理学从业者并不会照搬DSM-V,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也不会无限制套用某种解释框架,就像我们读到一本书,你可以对其中的观点不赞同,但只要它能带给你启发,甚至是你对它的批评和厌恶给了你启发,这些所谓的理论,就算是起到了它的作用。
不过,在寻找启发时,也有一个度,不能成了大忽悠。在创业圈,就有很多这样的忽悠,拿很多生命哲学、物理学和生物学里面的模型来来佐证他们所谓创业模式的科学性,讲的人讲得很嗨,听的人也很嗨,但回头才发现其实事业是一次次具体的商业决策,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模型和哲学。
跳脱被知识框定的圈,从知识中寻找启发,却可能会陷入另一个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转了一圈,还是老子认识的深刻。保持不断道德知识更新和开放的科学态度,才是进步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