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读后感怎么写( 七 )


这类作品 , 初学会感到难读 , 没兴趣 , 但它可以使读者增长知识 , 锻炼思路 , 学习说理手法 , 这正是好的作文时时要用到的 。还有 , 常读这类作品 , 有所得 , 会产生更深厚的兴趣 , 这是学而有成的最有力的保证 。
(4)刚才说到讲道理作品的难读 , 这里还要泛泛说说“难” 。选定读物 , 有时候宜于故意找一两种超过自己能力的 , 用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办法读 。
记得小时候看《聊斋志异》 , 许多词句搞不清楚 , 总的情节却又像是知其大略 , 就这样 , 过些时候再看 , 疑问就少多了 。这是不求甚解的提高 , 情况是 , 难几次 , 难的会化为易 , 易的自然就更易了 。
有不少青年人不了解这种道理 , 比如也相信鲁迅作品很好 , 应该努力学习 , 可是不敢读杂文 , 说是不懂 。这种避难就易的态度是错的 , 应该反过来 , 因为难 , 偏偏要读 。
敢碰难 , 使难化为易 , 学业(包括作文)才能够大幅度提高 。(5)要灵活处理杂与专的问题 。
所谓杂是内容、表达、作家都要求多方面 , 这样交错着读 , 可以兼收并蓄 。但杂之中也容许专 , 比如读某一家的某类作品 , 感到所得多 , 兴趣 。
8. 关于“王羲之”的100字读后感,写王羲之的生活背景~人生等 爱问知 少从叔父 , 后又从卫夫人学书 , 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 , 草书学张芝 , 正书学钟繇 , 兼善隶、草、正、行各体 , 博采众长 , 备精诸体 , 摆脱了汉魏笔风 , 自成一家 。
笔势开放俊明 , 结构严谨 。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 。
唐太宗视为国宝 , 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 , 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 。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 , 矫若惊龙”、“铁书银钩 , 冠绝古今” , 后世尊称为“书圣” 。
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 。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 , 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 , 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清早 , 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 , 船到县禳村附近 , 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 , 摇摇摆摆的模样 , 磨磨蹭蹭的形态 。
王羲之看得出神 , 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 , 便想把它买回家去 。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 , 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 , 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 , 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
二十岁时 , 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 。当时 , 人们讲究门第等级 , 门当户对 。
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 , 纷纷乔装打扮 , 希望被选中 。只有王羲之 , 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 , 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 , 一手笔划着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