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文怎么写( 三 )


从道理上讲,写作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之一,为何有那么多语文老师疏于此道、怯于“下水”呢?语文教师教学任务偏重是不争的事实,备课、繁重的作业处理、作文批改占据了大量时间;大都担任班主任,事务缠身,甚至于看书充电的时间也没有,更别提舞动笔杆儿涂涂抹抹了 。天长日久,脑中的写作细胞萎缩了,手中的笔秃了,写点儿东西有时真是“难于上青天” 。此外,有些教师在教育利益化的大背景下,只重视外在的东西,诸如学历、荣誉称号、观摩教学等,而不屑于修炼语文的内功——写作能力 。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写作跟学生相同的题,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这些教育专家的话一语中的 。语文教师谈到教学,“体验”“感悟”是使用频率高的词汇 。反躬自问:自己有多少写作的体验和感悟呢?有还是没有自己写作的体验是大不一样的 。
写“下水文”,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情,摸准学生的思维方法及思维习惯,做到“知人知心”,指导写作时就能有的放矢 。教师勤于“下水”,就能够“深知作文的甘苦”,明确其难点,在指导作文时就能抓住要害 。学生从“下水文”中也能受到启发,打开思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笔耕不辍者 。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份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画画、音乐教师唱歌、数学教师预先做题演算一样 。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 。”确实,能写的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深受学生欢迎 。可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写作的体验,更多的是对教材表层的理解,或依照教参的说法人云亦云,整堂课中没有自我的主体意识,没有对教材进行自我的再创造,上课冰冷、刻板、乏味 。学生不喜欢语文,语文教师不受学生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
4. 何为下水文(常在一些文章后面看到下水文几个字) 所谓“下水文”是指与布置给学生的作文类似的文章 。
教师如果能写同题文章当然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点不能完全做到,比如年龄的差距、经历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等 。让一名老教师写《我的同桌》大概效果不会太好 。
但写与学生相去太远的文章则除了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促进外,对学生作文的直接指导意义略少一些(如下面谈的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 。因此,写与学生作文相近的文章作用最明显,效果最突出 。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等于处在学生的现实境地、思想位置上,教师可以从学生方面推测此次作文训练的可行性如何,并做出相应处理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位置互换” 。
教师从中最能体会到本篇文章的写作要领,学生也最能从中有所收益 。它的示范作用十分显著 。
5. 名人谈下水文为什么小学教师要写下水文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写得都比较好,看到同学们写得这么好,老师也不甘示弱写了一篇,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
下面我把我写的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希望同学们也给点评点评 。”听到这,不少同学都笑了 。
我开始抑扬顿挫地念起来,教室里只回荡着我的声音 。念完后,又一次爆发出一阵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