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而为公之道”:民国瓷业公司的诞生,战乱中的瓷业精神( 五 )


晚清民国时期 , 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官商合办的企业家 , 对景德镇瓷业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 江西瓷业公司负责人康达 , 成立景德镇商务会 , 以“会集各业、讨论商学、改正行规、调息纷难、研究陶业、改良制造”为宗旨 , 在协调“三帮”(徽帮、都帮、杂帮)关系 , 开拓瓷器外销 , 缓解劳资矛盾等方面 , 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 康达还曾以“养成明白学理 , 精进技术人才 , 以改良陶业”为办学宗旨 , 创办了中国陶业学校 , 培养了一大批瓷业人才 。
|“合并而为公之道”:民国瓷业公司的诞生,战乱中的瓷业精神
本文图片

中国陶业学校旧址
光大瓷业公司负责人杜重远 , 在改造瓷业技术工艺的同时 , 难能可贵的将目光着眼于景德镇的社会生活改良 。 他创办陶业人员养成所 , 培养训练人才;创办《民众月刊》 , 宣扬改进瓷业生产措施 , 刊载瓷业新闻;取缔窑禁等传统陋规 , 规定窑工正当工资等等 。 以上举措在改善景德镇社会生活 , 提高瓷业工人待遇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
三、创新的产品设计
复兴重塑中国传统手工业 , 仅靠生产动机与生产机制是不够的 。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 , 各瓷业公司不断推陈出新 , 研发出自己公司独家拳头产品 。 如江西瓷业公司有套的西式餐具、茶具、咖啡具;天佑华的特色产品是莲子壶、提桶壶、柚子壶等各种瓷壶;杨福生、杨福盛瓷厂 , 创烧了瓷器火锅、保温饭盒、重工皮灯;光大瓷厂主要生产战时用瓷;巢宝珍的青花玲珑瓷器 , 名扬海内外 。
杨福生瓷厂的重工皮灯
各大公司还经常聘请“珠山八友”这样的绘瓷大家参与产品的设计制作 。 他们一方面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 另一方面接受西画重写生、重写实的审美倾向 , 在陶瓷绘画方面创造了“瓷上文人画”的新概念 。
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瓷业产品虽无法与前朝比肩 , 但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 , 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 。
四、产品营销专业化
瓷业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 , 打破了受瓷庄操纵的传统模式 , 开始自设门面展示产品 , 省去了中间商费用 。 他们还在上海、九江、汉口设立发行所 , 从而扩大销量 , 增加品牌影响力 , 并积极收集市场信息以改良生产设计 。
除此之外 , 各大瓷业公司还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展销会 。 如江西瓷业公司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赛会获奖;鄢亿德的乌金釉在巴拿马国际瓷博会上获金奖;景德镇铁路通车后 , 各公司先后参加了浙江、广州等四省土特产展览会 。 1936年 , 江西陶业管理局成立景德镇运销合作社 , 邀请地方瓷业公司承接外销瓷 , 打破了外销业务由客帮包办的局面 , 既提高了产品销售量 , 又增加了对国外市场的了解 。 这些瓷业公司表现出的经营方式、营销策略和发展理念 , 毫不逊色于二十一世纪的跨国公司 。
|“合并而为公之道”:民国瓷业公司的诞生,战乱中的瓷业精神
本文图片

江西瓷业公司畅销的粉彩花鸟马蹄杯
民国短短三十八年 , 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社会的形态由封建帝制转为国民政府;其间又有军阀混战、中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时 , 西方资本大量进入中国 。 作为世界瓷业制造中心的景德镇遭遇了巨大冲击 。 幸运的是 , 景德镇瓷业与时俱进 , 及时以“瓷业公司热潮”迎接划时代的巨变 。 官营瓷业由此从旧时御窑的权贵生产模式 , 转变为以营利为目的市场化生产模式 , 并且更为平等、民主、公平 。 对于民间瓷业来说 , 瓷业公司打破了明清行帮制度 , 采取灵活的聘用模式 , 带来了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