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仅凭这一本书,他就是科幻文学不可被遗忘的名字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仅凭这一本书,他就是科幻文学不可被遗忘的名字
本文图片

改编自莱姆《索拉里斯星》的电影《飞向太空》 , 剧照源于塔可夫斯基版本
本文首发于《VISTA 看天下》 , 转载需联系编辑或作者 。
如果没有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 20世纪的科幻文学将逊色许多 。
他是那种让人沮丧 , 承认自我想象力平庸的作家 , 但他的作品魅力又不仅仅是想象力 , 还包括它以举重若轻的方式 , 书写了奥威尔式的政治寓言与博尔赫斯般的叙事迷宫 。 莱姆的文字水平并非一流 , 但他在设定、结构、叙事节奏上的把控 , 搭配他丰富的政治、哲学与天文学知识 , 使他的小说具有万花筒般的阅读快感 , 是那类让人没读完就拍案叫绝的小说 。 无怪乎科幻界里有个说法 , 如果科幻有诺贝尔文学奖 , 那莱姆一定是当仁不让的得主 。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仅凭这一本书,他就是科幻文学不可被遗忘的名字
本文图片

他打破了人们对宇宙生命形态的固有认知
莱姆创作于冷战时期被苏联控制的波兰 。 他成长于意识形态极化与技术爆炸双重d叠加的动荡时期 。 政治氛围促使他思考极权统治与自由意志的问题 。 技术突破则启发了他对脑神经科学、太空殖民、人工智能、互联网、搜索引擎等领域的思考 。 莱姆的作品里 , 我最推荐两本 , 一本是他的长篇代表作《索拉里斯星》 , 这是莱姆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 。 另一本是中短篇集《机器人大师》 , 这是莱姆想象力的集大成之作 。 此外 , 《完美的真空》《未来学大会》《其主之声》《惨败》《伊甸》《无敌号》也是莱姆值得一读 , 并出版了中译版的作品 。
如果说波兰是盛产小说巨人的国度 ,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星 。 他不但是波兰国宝级的作家 , 也是世界一流的科幻文学巨匠 。 他的《机器人大师》堪称点子文学大全 , 《索拉里斯星》则挑战了人们固有的对生命的认知 。 莱姆对小说的施展已不局限于故事 , 他通过小说这一体裁 , 深入探讨了伦理、梦境、潜意识、文明冲突 , 乃至诸多形而上的哲学观念 。 他的小说既是一座幻想的宝库 , 也是对于“小说怎么写”这一元小说问题的新颖回答 。 值得一提的是 , 莱姆影响了一大批科幻作家的创作 , 其中就包括刘慈欣的《三体》 。 刘慈欣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 , 以及在小说中对生命形态的想象 , 其实就继承了莱姆对宇宙的思考 。
莱姆是一位不拘一格的作家 。 在《完美的真空》里 , 他给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作品写作书评 , 以假乱真 。 在《索拉里斯星》和《机器人大师》里 , 我们又仿佛见到了截然不同的作家 。 《索拉里斯星》制造了一种梦魇般的阅读体验 , 而《机器人大师》的语调更加轻松自在 。 《索拉里斯星》对生命形态的想象突破了人的思维定势 , 它其实是一部反类型、反套路小说 , 许多宇宙探险类小说的套路是人类与外星人相遇 , 人进行星际征服 , 外星人作为人设想的生命形态 , 往往只是人或昆虫、野兽的变体 , 这本质上仍是以地球的生存逻辑在设想宇宙 , 把人类社会的规律作为宇宙的定势 , 但《索拉里斯星》颠覆了这种定势 , 整本书甚至没有出现一个实体的外星人 , 却能让人毛骨悚然、惊心动魄 。 它的魅力 , 正是对人本位、人的思维定势的突破 , 《索拉里斯星》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 , 也是一部存在主义式的太空歌剧 , 一次对人的精神分析报告 。
《机器人大师》的风格比《索拉里斯星》轻快 , 但想象力不逊于前者 。 比如书中的“幸存机”、太阳之域、“《银河法律》禁止自我复制”、名为耶和华的预测单位、根与对数的黑暗森林、能够制造虚无的机器 , 单单是“国王把电子诗人变成一个带有韵律的星群爆炸引擎” , 就足够联想出一部浪漫的科幻电影 。 在莱姆诙谐幽默的文字里 , 蕴含着他作为理工男和诗人的双重面向 , 一位伟大的科幻作家往往具备两性 , 洞察人类社会的至恶 , 又保有一颗仿佛未被世故化的纯真之心 , 《机器人大师》的平衡感 , 恰恰在于它是用纯真语调来讲述冷酷之事 , 它用轻的方式去介入重 , 恰可呼应日后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里的观点:“如果要显示生存的重负 , 那就应该轻盈的显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