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仅凭这一本书,他就是科幻文学不可被遗忘的名字( 二 )
读莱姆的作品令我想到庄子 , 他们看似截然不同 , 却又共享了一种迷人如《逍遥游》般的腔调 。 七次远行 , 三台故事机 , 从电子诗人与变形警察 , 到概率龙与解冻之人 , 莱姆在一本书里放置了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的奇思妙想 , 又在对自由意志、人格交换、虚无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中 , 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今日世界的钥匙 。
在《机器人大师》星云般绚烂的想象中 , 富有哲思的句子也比比皆是 。 《利他霉素》里 , 机器人思考道:“通过创造奇迹去使他人获得幸福 , 是我所知范围内最具风险的一种技术手段 。 ”《如何拯救世界》里 , 莱姆借人物之口说:“你以为虚无是懒惰和不作为的产物吗?错!虚无是正面而积极的工作所带来的结果 , 可以说是一种‘非存在’的状态 , 而这种状才是存在于真正不存在的人中的独一无二、无所不能的状态!”这些辩证的思考 , 体现出莱姆不按常理出牌的想象方式 , 也蕴含着他对人事犀利乃至冷峻的思想 。
本文图片
莱姆的科幻文学底色是反极权、反乌托邦
《机器人大师》并非腾空务虚的架空作品 , 它的一些章节能让读者嗅到冷战的氛围 , 感受到莱姆是如何将现实融入到小说的笔触 。 比如书中第28页:
“他最伟大的改革是叛国罪的国营化 。 由于邻国一直在派遣间谍 , 他就设立了皇家密告官 , 这位官员带领着一批卖国下属 , 向敌国的代理人贩售国家机密以换取一定数量的金钱 。 不过这些代理人通常指购买过时的机密——它们比较便宜 , 他们得为自己花出去的每分钱负责 。 ”(浙江文艺出版社版本 , 下文同)
以及在“特鲁勒和克拉帕乌丘斯的七次远行”中:
“伯特沃勒克国王的子民们衣着简朴 , 起早贪黑地辛苦劳作 。 他们的工作就是编织保护堤岸用的柴笼和加固战壕用的柴捆、制造兵器和写匿名举报信 。 ”
告密、举报、意识形态战争 , 这是莱姆在冷战时期的肉身体验 , 而它的母国波兰 , 历经沙俄骑兵到纳粹闪电战的数次浩劫 , 二战后仍面临着苏联与北约的冷战阴影 , 布拉格之春 , 南斯拉夫变局 , 一次又一次地缘政治摩擦 , 都使波兰这片土地上的作家对意识形态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 , 莱姆虽非政治学者或批评家 , 但他同样通过文学的形式 , 隐晦地表达出他对极权与冷战之风的厌恶 。
《机器人大师》不仅被视作一部科幻经典 , 它也是一部反乌托邦、反极权小说的代表作 , 将此书与《1984》《使女的故事》等小说对照 , 我们会更理解莱姆的用意 。 相比起《1984》这部反极权青年眼中的文艺圣经 , 《机器人大师》或许更近了一步 , 它不仅讽刺极权 , 而且在尝试思考如何对抗极权、终结极权 。
要了解这本书的现实寓意 , 就需要知道它的出版年份和写作背景 。 《机器人大师》(Cyberiad)首版于1965年 , 此时的波兰正处于苏联威胁的阴云下 , 波兰的政治家和文艺创作者都难以回避一个问题 , 就是对冷战和极权主义的思考 。 而在当时的波兰 , 诞生于计算机科学 , 日后被广泛运用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控制论 , 裹挟犬儒主义、民粹主义之风 , 在东欧的土地上盛行 。 莱姆眼见于此 , 决定写作一部既能施展想象力 , 又能隐晦地反映现实的小说 , 于是就有了《机器人大师》 。
整部小说设定在一个人类日渐稀少、机器人统治宇宙的未来 , 小说中两大主角特鲁尔和克拉帕西厄斯 , 就是机器人中最聪明的两位 。 这部小说实际上借鉴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流浪汉小说和冒险小说 , 主人公穿越不同星系 , 像是通关游戏一样的体验 , 很容易让人想起《堂吉诃德》或者《巨人国》里的设定 。 全书一共分为七章 , 二十多个故事 , 《特鲁尔和克拉帕西厄斯的七次远行》是其中最长的章节 , 又分为七个小节 。 这些故事既可以作为单独的短篇小说 , 也可以串起来 , 构成一个想象力丰富的机器人宇宙 。
- 弗兰肯斯坦@苏联制造20条双头狗,冷战对手不甘示弱,美国人又制造出什么?
- 珠宝@众星佩戴萧邦臻品出席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红毯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真是不错,可它的轮子在哪里呀?
- 青铜器|卢里斯坦青铜器之谜
- 樱花翩翩#吉尼斯世界之最:第2项是48位日本少女创造的,深受宅男喜爱!
- 智慧#爱因斯坦的智慧语录让你悟懂时间和人生的意义,看完后如梦初醒
- 奇迹$22岁空姐从万米高空坠落,奇迹生还创吉尼斯纪录,却内疚一生
- 滕尼斯$李河:曾经贴年画的传统,正在渐行渐远
- |这五件翡翠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你可能一件都没见过!
- 哈萨克斯坦|巩俐真正把演员,当成了自己的职业,而不是把明星当成了自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