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日记探微︱一位晚清知县的“文字世界”

如果一位读书人无法参与主流文学世界的活动 , 却又不放弃文学创作 , 他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如果他还必须与一般不识字或粗识字的民众打交道 , 他是选择与民众打成一片 , 加入民众的“杂字世界” , 还是继续保持他精英文人的姿态 , 从事“文字下乡”(费孝通语)的工作?
在明清时期 , 许多地方的知县便是这样的读书人 。 他们的文字无法进入主流的诗文世界 , 然而诗文已经融入他们的血脉 , 他们只能继续对边缘地带的山水发出诗人的咏叹 。 身处繁忙的公文世界中 , 他们也试图改造周围的环境 , 让基层的文字世界的群体更为扩大 。 从文字推广的角度而言 , 他们的文字活动 , 有些类似于“文字下乡” 。 不过就他们本身的动机来说 , 这些活动不过是文人身份的自然流露 , 是他们的表达欲和职责驱动的结果 。
晚清基层官员周长森的日记 , 就反映了这样一位读书人在文字世界中的挣扎 。 周长森(字莲叔 , 号甘菊轩主人)是江苏六合人 , 活跃在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 。 其所著《六合纪事》根据日记编成 , 记载咸丰年间江苏六合地区太平天国的战事活动 , 久为学界所注意 。 近年周长森撰写的另外两部日记《北上日记》《莅官日记》也已陆续出版 。 《北上日记》收入《蟫庐日记(外五种)》(卢康华整理 , 凤凰出版社 , 2016年)中 , 原为佚名抄本 , 据李军《抄本〈北上日记〉的作者及其史学价值》可知作者即周长森 。 该日记记载同治六年(1867)三月至八月周长森解饷至京师的经历 。 《莅官日记》 , 稿本四册 , 原藏首都图书馆 , 中华书局2010年印行《姚锡光江鄂日记(外二种)》收入整理本 。 《莅官日记》记载了周长森同治八年(1869)十一月至同治十年(1871)五月监护任江西崇义县知县任内事 。 此外 , 周长森尚有《甘菊簃诗集》等诗文集存世 。 本文主要以同治年间周长森两部日记《北上日记》《莅官日记》为对象 , 讨论晚清知县的阅读和写作情况 。
知县|日记探微︱一位晚清知县的“文字世界”
本文图片

周长森《北上日记》收入卢康华整理《蟫庐日记(外五种)》(凤凰出版社 , 2014年版)
一、舟中读与县署读
对基层官吏而言 , 读书并非他们主要的职业 , 因而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 , 读书的种类、读书的状态可能呈现十分不同的面貌 。 《北上日记》《莅官日记》这两部日记就鲜明反映周长森人生过程中差别很大的两种阅读状态 。 以所处的环境划分 , 《北上日记》呈现的状态为舟中读 , 《莅官日记》反映的读书状态则是县署读 。 尽管在这两段时间中 , 周长森都是差中读书 , 但其间的阅读旨趣却有较大差异 。 前者所反映的阅读状态呈现的是消遣和放松为主 , 而后者则带有鲜明的功用性目的 。
同治六年(1867) , 周长森押解军饷从江西南昌北赴京师 , 一路上较为顺畅 。 对周长森而言 , 漫长的旅途需要一些遣闷的办法 , 读书自然成为他消遣的最佳方式 。 此期他所阅读的书籍 , 主要是小说 。 明清时期的读书人对于读小说解闷早有心得 , 他们常打趣这是“适趣解闷”的良方 , 这表明他们已经自觉认识到阅读小说是一种轻松的休闲方式 。 因为轻松 , 故而这种阅读主要受公事繁忙与否的影响 。 当公事清简时 , 他们往往有大量时间阅读;反之 , 公事繁忙 , 他们读书时间和所读书种类也大幅下降 。 《北上日记》清楚地反映了周长森的阅读曲线 。
这年三月份 , 周长森押解的饷船主要在江西和长江中游航行 , 事务较少 , 他也进入小说阅读的“迸发期” 。 根据日记可知 , 三月十三日 , 周长森翻阅《说唐野史》全部 , “漏下四下 , 始就枕” 。 三月二十一日,“日长无可遣闷 , 得野史《说岳》一部 , 翻阅至漏三下” 。 三月二十七日 , “日内得野史《五虎平西》、《平南》等传 , 荒唐可笑 , 藉以遣闷 。 至漏四下 。 ”短短半个月时间 , 周长森已经读完四五部长篇小说 。 由此可见 , 这一时期周长森的船只较为平顺 , 应酬也少 , 因而有大量时间阅读 , 而他本人对讲史的章回小说似乎情有独钟 , 且颇为沉迷夜读 , 往往读至凌晨方才作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