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十 )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古人凌空挥毫的样子 。 青瓷对书俑 , 西晋 , 湖南省博物馆藏)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古人凌空挥毫的样子 。 青瓷对书俑 , 西晋 ,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但所有这些不方便的地方 , 古人毫不介意 , 因为他们习惯了 。 古人不仅习惯了种种不便 , 而且推动汉字完成了自诞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转变:从我们不认识的模样 , 变成了我们认识的模样 。 这一转变过程 , 恰好被完完整整记录在了简牍上 。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2.
简牍起源很早 , 据文献记载 , 最晚出现于商代 , 只是没有实物保存下来 。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 , 来自战国时代 , 尤其是秦国和楚国——倒不是说秦楚两国人民更爱读书 , 也许只是因为两地土壤更适合保存文物罢了 。
战国简牍上的字 , 大多属于篆书 , 看过之后印象深刻 , 因为有太多字不认识: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清华简《金縢》 , 战国楚 , 清华大学藏 ,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篆书很难认 , 一是书写习惯不同 , 二是字形结构不一样 , 线条曲里拐弯 , 一言不合就画圈圈 。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郭店简《语从》 , 战国楚 ,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 , 荆门市博物馆藏)
3.
不少人以为 , 战国人写大篆 , 秦朝人写小篆 , 汉朝人写隶书 , 大家各写各的 , 互不干涉 。
其实 , 你们太高看秦国的公务员了!每天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 , 谁有那么多闲工夫画圈圈!
于是 , 早在战国时代的秦国 , 篆书的简化就开始了 。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青川木牍 , 战国秦 , 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秦国简牍 , 上面有一个普通的汉字:波 。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这个“波” , 已经和标准的篆书“波”不太一样了: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篆书“波”的左边是一个完整的“水”字 , 而且是宛如小河淌水一般的“水”字 , 象形意味浓厚 。
可是在秦国简牍上 , 完整的“水”简化成了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三点水” 。 这三个横点完全没有河流的样子 , 不像篆书“水”那样会扭腰 。
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图片

(青川木牍中的大部分字仍是篆书的写法)
“波”字代表了我们能够见到的最原始的隶书 。
从篆书到隶书 , 是汉字经历的最重要的转变 。 篆书保留了汉字的象形起源 , 写字如同画画 , 所以线条曲里拐弯 , 甚至画出了圈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