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 , 德语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范大灿先生在北京去世 , 享年88岁 。 仅仅一日之隔 , 2月22日 , 法国文学翻译家、傅雷研究专家罗新璋先生也在北京去世 , 享年86岁 。 值得一提的是 , 两位翻译家于同时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 具有同窗之谊 。
本文图片
范大灿
范大灿生于1934年 , 山西祁县人 。 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 是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的首批德语专业学生之一 , 师从冯至 。 曾赴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进修 , 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 。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 著有专著《关于卢卡契文艺思想中的几个问题》《歌德对实现人道主义理想的道路的探索》 , 译著《歌德论文学艺术》、《审美教育书简》(与冯至合译)等 , 主编《德国文学史》(五卷) , 并撰写此书第二卷 。
《德国文学史》前后编写近十年 ,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全面、最详尽、学术水平最高的德国文学史 , 是该领域的必读书 。 有论者认为 , 《德国文学史》具有明显的“史论结合”的特点 , “对德国文学史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突破性的新见解 , 对德国研究中的许多空白点作了填补 。 ”(蒋承勇)
本文图片
罗新璋
与范大灿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的罗新璋 , 比前者小了两岁 。 1963年起先后在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 著有论文《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 , 编辑《翻译论集》 , 译著《列那狐的故事》《特利斯当与伊瑟》《红与黑》等 。 罗译《红与黑》深具个人风格 , 多次再版 , 至今已达40多个版本 , 是我国翻译文学中的一部经典译作 , 以致“有罗新璋译本在先” , 柳鸣九、罗国林不再翻译《红与黑》的故事 。
除了在翻译实践上的成绩 , 罗新璋在翻译理论上也颇有建树 。 他熟悉傅雷翻译 , 曾抄写傅雷译作两百多万字 , 1979年他写了中国最早对傅雷译作的评论《读傅雷译品随感》 , 也因此被译界誉为“傅雷传人” 。
上世纪80年代 , 他完成了《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一文 , 与其随后发表的一系列翻译研究论文一起 , 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论 。 在翻译界看来 , 罗新璋西学功底扎实 , 传统文化学养同样深厚 , 他的文字优雅知性 , 辞质义深 。
【|连失“大先生”,德语翻译家范大灿、法语翻译家罗新璋去世】范大灿、罗新璋是新中国培养的杰出翻译家 , 为当代外国文学翻译及翻译理论建构和学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 两人同窗读书 , 又于一日之内相携而去 , 令人唏嘘 。
- 空间|12位艺术家新作亮相上海,春季群展“蓝色多瑙河”开幕
- 求职|专科“普信女”不满求职被拒,晒简历求安慰,评论区让她看清现实
- 山海经@秘鲁发现一女神像,上刻“武当”二字,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 醒世姻缘传#贾母知道宝玉是从薛姨妈处来,为什么“更加喜欢”?
- 冰雕|别样冰雕“浮”冰面
- 文物|国博观展记|溯源“舌尖上的中国”
- 摊主|菜场摊主的“双面人生”:右手执笔作画 左手卖鱼养家
- 陈思和|陈思和对谈陈尚君:以批判的思维和经典对话
- |“文化”与“文明”综辨
- 空白&这幅“四不像”的书法,竟获新人新作最高奖?令人费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