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御窑遗址申遗丨御窑遗址在申遗保护中再现“官搭民烧”的生产布局( 四 )


御窑厂东面有邑山窑和徐家窑 , 均属邑山家族的大型镇窑 。 都昌人秦先栋于清·光绪年兴办“邑山”商号 , 任景德镇陶庆会会长达十余年 。 《景德镇都帮》(余静寰)载:陶庆窑最盛时有150多座柴窑 , 垄断了景德镇窑业 。 秦先栋在御窑旁边置办邑山窑 , 在与御窑厂的合作中兴烧百年 , 反映了景德镇御窑“官搭民烧”“官民共竞”的历史 。 20世纪60年代起 , 成为市建国瓷厂的骨干柴窑 。 1978年、1979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美国时 , 带去建国瓷厂生产的“三阳开泰80件扁肚花瓶”和“色釉综合装饰双耳瓶” , 被称为“稀世国宝” 。 1980年建国瓷厂被国家授予“瓷都国大传统名牌” , 并注册为“珠光牌”商标 。 到1995年 , 邑山窑、徐家窑均停烧 , 后拆除 , 景德镇一千多年的柴窑烧瓷退出规模生产的历史 。 2016年11月 , 徐家窑停烧38年后成功复建复烧 , 由国家非遗传承人胡家旺把庄 , 继承并演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 。
邑山窑原址的南侧是邑山家族的经营管理和生活用房 , 保存完整 , 四大间建筑连成一体 , 规模宏大 , 从北到南分别是陶庆会(商会办公)、书房灶房、正厅(卧室)、绣楼 , 建筑均为徽派风格 , 共有700多平方米 。 邑山老宅的正厅依然保持着清代建筑原貌 , 两进天井 , 四水归堂 , 雕梁画栋 , 可贵的是该建筑一直由邑山家族的后人秦小毛管理使用 , 并投入百万进行维修装饰 , 展陈邑山家族的历史及陶瓷文化 。 除正厅外的邑山老宅建筑均由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征收修缮 , 恢复历史街区的旧貌 。
2019年 , 在御窑遗址公园和邑山老宅之间新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 一道2米多高的围墙 , 横亘在邑山老宅的门前 , 也隔断了邑山窑建筑群与御窑厂的联系 。 受产权及经营体制的局限 , 御窑遗址公园作为景区封闭管理 , 收费参观 , 与周边街区巷弄、民窑作坊隔断 , 也把御窑厂“官搭民烧” , 官民窑互利的生产场景隔断 。 如御窑厂西北的东司岭 , 因设有御窑厂的茅房(一说是都司)而名 , 这些与御窑厂有关的建筑 , 也被围墙阻隔在御窑遗址公园外面 。
3.御窑遗址的申遗保护
国家文物局专家对景德镇御窑遗址评价说 , “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不仅在于已经出土的和仍然埋藏着的极其丰富的古代瓷器制品 , 更为难得的是 , 景德镇仍然遗存着古代特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瓷业体系 。 这一庞大的瓷业体系是由原料产地、交通道路、水运码头、作坊窑场、商埠民居、城池衙宇、技术民俗等构成的 , 依托于自然山水 , 涉及了社会经济和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 , 堪称人类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 。 她保存至今的古代瓷业遗迹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 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 ”御窑厂则是这个体系中的核心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提出 , 景德镇御窑遗址申遗保护要再现御窑完整制瓷体系 , 力争完整恢复御窑手工制瓷完备严苛的设计、生产、管理、质监、创新体系 , 彰显好御窑遗址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 而恢复“官搭民烧 , 官民共竞”的御窑生产体系 , 反映与周边民窑合作关系 , 是再现御窑制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1年10月18日 , 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前夕 , 景德镇御窑遗址公园打开围墙 , 实现与周边巷弄互联互通 , 景区免费对外开放 。 御窑厂与周边民窑之间恢复了当年的联通后 , 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将修缮后的民居、窑作、坯坊对外招商 , 导入陶瓷生产、文化经营的主体 , 恢复过去景德镇老城区历史上的生产、生活场景 , 探索对御窑及周边的陶瓷历史文化进行活态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