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世界对东方艺术还缺乏足够了解的时代,英国艺术史学者、诗人劳伦斯·宾雍以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东方书画为基础,参考日本等地的绘画名作,写成了简明的中日绘画通史《远东的绘画》 。宾雍通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两国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向欧美读者展现了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日本艺术独特的传统与观念,并对东西艺术发展历程与艺术精神进行了颇具启发性的比较,“贯穿亚洲绘画艺术核心的传统便是,这是一种线条的艺术 。”
近期,这本于1908年首次出版的著作由朱亮亮翻译后,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澎湃新闻特此刊发书中章选 。
伟大的波斯神秘主义诗歌《玛斯纳维》中,记述了一次希腊艺术与中国艺术孰优孰劣的争论 。双方一直争执到苏丹面前,苏丹主持了一场比赛,给他们各自分配了一座房子,按照自己的艺术风格进行装饰 。诗人讲述到,中国人在房子的四壁绘满了图画,而希腊人则精心清理墙壁,直至它们光洁闪耀如天堂 。中国人的技艺赢得一片赞叹,但最终的胜利却被归于希腊人 。
这个故事是以插画的形式讲述的,只是诗人象征性的譬喻,而并非真实的历史 。不过其中还是反映了一些东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代表了两种艺术之间存在的不同 。
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哪里?是否如同我们从这个波斯诗人的故事中所体会到的,东方艺术重色彩,而西方艺术重形式? 这种意见目前在我国被普遍接受了 。最近,一位严谨的作者就此撰写了一篇饶有趣味又独具匠心的论文 。若想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采取亚里士多德的方法,首先检视在这个领域存在着哪些既有的理论 。而如果这些理论和大众的印象相吻合,我们便要进一步探究支持它的事实根据是什么 。
“所有的艺术都与两种主要的观念联系在一起,”这篇文章的作者写道,“而这两种观点是分别在东方和西方发展起来的 。形式主要与理性相关 。关注形式的艺术传达的是理念,诉诸于思考 。相反,色彩则不关乎理念 。这样的艺术充满情感,诉诸感性而非理性 。基于此,似乎以理性见长的西方文明,其艺术应重于 形式,而更倾向于感性的东方文明,其艺术便更重视色彩 。”
文章图片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大英博物馆藏
这种武断的意见存在许多问题 。不过让我们暂且看一看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首先强调东方色调具有“阴暗的、深沉而半忧郁的丰富性”,以此区别于西方色彩,继而指出东方对于色彩的理解:“它是力量与简约的结合,只有当一个民族表现的是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并与自己的才能相适应的题材时,这种色彩才会得以显现 。若想理解东方的色彩感,我们必须借助于西方的形式感 。”而西方对于色彩的感觉孱弱、琐碎而缺乏确定性,正如东方艺术的形式易变、古怪而无常 。
他还指出:“尽管东方人天生重视色彩,但却并没有产生出任何一个伟大的 流派能够充分地表现他们的色彩观 。东方人的生活始终贯穿着对色彩的敏感,但我们无法在任何起源或发展于东方的伟大的艺术表现形式、任何画派或是建筑样式中找寻对这种色彩感的诠释,而这本该是其题中应有之意 。这种缺憾削弱了东方艺术的感性的表现力 。”根据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拜占庭希腊人唤起了东方艺术的色彩表现力,此前东方艺术的色彩感仅在非主流艺术和手工艺品中有一些零零星星的表现 。
- 画展|文艺复兴时的“石上绘画”,看石材如何融入绘画
- 夏季展|邱真绘画作品欣赏
- 朱迪思·曼恩|文艺复兴时的“石上绘画”,看石材如何融入绘画
- 画家#绘画风格成为绘画软件定制画刷,他就是萨金特,一位现实主义画家
- 雏菊&首尔最新打卡点!GD亲自绘画、超大雏菊LOGO,怎么拍都是仙女等级
- 徐荣发&老汉沉迷绘画40年,画到妻儿离开他,专家:进不了美协
- 绘画#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体——解读和探寻永恒女性美的画家布莱斯
- 首位|【八雅人生】刘佑局: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幻象绘画艺术大师
- 需要|刘先银经典点说:语言是存在之家,绘画之道,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 少儿|“童创未来”烟台市少儿绘画作品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