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开场即巅峰,未来有可待:苏轼在杭州西湖,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词( 三 )
词人和张先乘船泛游西湖,船尾的水波和风拂过的水波拥抱在一起,此情此景,动人心扉,此情此景,让人沉醉。
文章插图
接下来的两句“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是词人对荷花的描写,但词人没有描写整个湖面的荷花,只选取了其中的一朵,这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其实这是词人以点盖面、以局部表现整体的写法。局部是整体的部分,从局部看整体,是找出局部的共性判断为整体的属性,虽然局部的特性不能代表整体,但整体的共性却在局部表现。我们由此可以推想,湖中的大多荷花虽然都已开过,但它们仍然处在花期,仍然美丽着。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如果将荷花的形态和前面三句关联起来的话,就会发现:词人所描绘的这幅“西湖晚景图卷”还有着更加唯美动人的意境,因为此时的西湖不仅有倒映在湖面上的霞光,还有掠过湖面的晚风,以及荡漾着迷人姿态的微波与涟漪。
而荷花在霞光、晚风以及水波的共同作用下,一定与水波保持着同一个频率,在湖面上摇曳生姿,顾盼生辉。这荷花像极了一位穿着霓裳的舞女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表演动人心扉的舞曲,此时的西湖画面呈现出的是多层次的别开生面的流动美。
文章插图
词人似乎还嫌这幅画面不够动人,于是他又用飞扬的才华驱动手中的调色板和画笔,为画面添加了有形的色和无形的声:不知从什么地方飞过来的一对白鹭,它们在空中翩跹起舞,它们似乎是为倾听动人的筝声并一睹弹筝者的芳容而专程飞来的。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这如天外飞仙的句子,是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人巧妙地通过白鹭引出了湖面上的弹筝人与筝声,这也照应了词中的小序“时闻弹筝”四字。
富于情趣是这首词在写作上的最为出彩的地方,苏轼紧扣“时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人的美丽与动人的筝声。苏轼把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使人物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乐音与山水相得益彰,这不正应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句名言了吗?
文章插图
古筝,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文献记载:“筝,施弦高,筝筝然。”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像《高山流水》、《蕉窗夜雨》、《渔舟唱晚》等都是古筝名曲,因此,筝一直是流行乐器,而筝曲也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回到词中,那么,这湖面上的弹筝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对人物的描写上,苏轼采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词的开头三句写的西湖晚景图,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而湖面的一朵荷花,既是实写,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
苏轼以景写人,以景喻人,以景衬人,读来浑然一体,真可以说得上是巧夺天工,这也让词义达到了一语双关、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文章插图
湖面上传来的筝声到底是怎样的乐声呢?词人从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写道:“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原来这是一曲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让人不忍卒听。
为了进一步表达出筝声的哀伤,苏轼写道:“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这两句大意是说:这哀伤的乐曲,连大自然也会为之动容感动,烟霭会为它敛容,云彩会为它收色。
- 来源|提醒!即日起开始
- 大学生|大学生喜从天降,又一国企招聘“不用笔试”,面试通过即可入职
- 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惠民月即将开启
- 苏轼|开场即巅峰,未来有可待,苏轼在杭州西湖,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词
- 物质&宇宙即意识,意识即宇宙
- 空间|即使生活百般刁难,也不要忘记你还有造梦的能力。「白日造梦」活动进行中...
- Mara@即刻出发,与Max Mara共赴伏尔泰酒馆之约
- 杜中君#星辰变:破天图都在谁手里?杜中君和方阗各有一张,秦羽即将拍卖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回归开票即“秒杀” 上海大剧院春夏演出季诠释“中国正有戏”
- 聆音#《西游记后传》:即便成为黑莲圣使,他依然不是孙悟空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