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本文图片

《老夫老妻》(冯骥才先生与夫人共同绘制 , 1991年)
|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本文图片

冯骥才先生在家中
|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本文图片

|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本文图片

|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本文图片

|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本文图片

冯骥才先生的书房与画室
|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本文图片

冯骥才先生绘画作品今年的农历二月初九(3月11日) , 冯骥才先生将迎来他的八十大寿 。 3月4日 ,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采访时 , 冯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他和母亲约好了 , 在他生日那天中午 , 两人一起吃一顿面 , “今天上午 , 我还去看了我母亲 , 她今年105岁 。 我觉得很难得 , 我80岁的人了 , 还能去看望自己的妈妈 。 等3月11日中午 , 我和妈妈两个人吃一顿面 , 我觉得这是有特别意味的、深长的场景 , 我会有很多触动 , 将来说不定我会把这次吃面的感受写下来 。 ”
冯骥才一生游走于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这四个领域 , 自己将其称为“四驾马车” 。 其中差不多有20年时间 , 他从文学界隐身 , 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 , 如今由于年龄原因 , 冯先生已无法再为文化遗产保护而四方奔走 , 遂重返文学 , 成为“高产作家” 。 冯先生表示 , 重返文学并非放弃文化遗产保护事宜 , “这将是我一辈子的工作” , 他感慨 , 自己现在什么都不缺 , “就缺时间 。 ”
1
我喜欢在人生每一个重要的节点上 , 过得“深”一点
冯先生认为 , 每个人都有一些人生节点值得纪念 , 像生日、考上大学的日子、毕业工作的日子 , 以及他所看重的结婚纪念日等等 , “我喜欢在人生每一个重要的节点上 , 过得‘深’一点 。 在记忆中刻下一个印记 , 让生命多一点纵向的东西 。 我觉得有的时候人努力 , 就是为了给未来留下一些记忆 , 所以我希望在重要节点 , 做一点什么事情能够留下来 。 ”
80岁生日这个重要的节点 , 他打算如何度过?冯先生说不想过得太平常 , “比如有的人过80岁生日 , 很多人给他祝寿 , 他穿上唐装 , 后边摆一个寿星佬 , 旁边摆了果篮、鲜花 , 大伙儿给他鞠躬拜寿 , 我不想这么过 , 我希望加一点东西 。 ”
对于“加一点东西” , 冯先生有两个想法 , 一是和105岁的母亲一起吃顿面 , 另外一个则是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一个活动 , “这个活动不是给我祝寿 , 是拿我的生日说事儿 , 做一点研究 。 有很多作家长大之后就离开了故乡 , 而我从出生至今 , 基本上全是在天津这块土地上 。 我想做一个讨论 , 通过我和天津的关系 , 讨论知识分子和他的故土 , 和故土上的人民 ,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做这样的一个讨论 , 可能对文学、对作家 , 都有意义 。 ”
冯先生认为 , 追溯一个人精神来源的时候 , 一定离不开父母和家乡的影响 , “我母亲是山东济宁人 , 济宁这个地方是又文又武 , 文是指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 武是水泊梁山 。 我父亲是宁波人 , 家中世代都是文人或者为官 。 我觉得父母的两种文化都对我有影响 , 山东人重情重义 , 特别是重义 , 厚道忠厚 , 山东文化有一种阳刚之气 。 宁波人比较细腻 , 注重慈孝文化 , 所以 , 我重视自己的故土 , 在80岁时 , 想要研究一个知识分子跟土地的关系 。 ”